放大圖片
SETI以分析太空的無線電波來尋找外星人。 官網圖片
哲人說,當對宇宙認識愈多,便愈感到人類的渺小,也愈能對我們未曾掌握的有所覺悟;其實單是天空中繁星之多,已超越一般人腦袋能處理的數量。
我們身處的地球,位於以太陽為中心的太陽系;而太陽是與約2,000億顆同類的恆星(star),組成為人熟悉棒旋形狀的銀河系( Milky Way Galaxy);如再進一步,在至今可觀測的宇宙中,銀河系卻只是大約1,700億個星系(Galaxy)其中之一。科學家估計,宇宙中恆星的數量是「3」後面接上23個「0」,屬真真正正的「天文數字」,要分析這些恆星及星系,透過「公民科學」項目匯聚眾人的力量,是其中一個重要方法。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SDSS」任人尋寶
透過網絡將天體圖像公開的「史隆數位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於2000年開始正式運作,為迄今最全面仔細的立體宇宙地圖,覆蓋逾三分一個天空,資料並藉互聯網開放予公眾參考。香港天文學會理論天文組組長梁振聲介紹指,SDSS是以口徑2.5米、設於新墨西哥州的寬視場望遠鏡拍攝出海量的照片,這些照片記錄了數以百萬計的天體,包括星系,恆星、超新星、類星體等的數據,有志天文的研究者可從數據中「尋寶」,並進行光譜分析、伽瑪射線暴(Gamma Ray Burst)分析等。雖然近20多年的天文觀測發展迅速,但梁振聲指,不少天體的「身份」及其光譜成分仍有許多謎團,而這些海量數據有助科學家揭開層層謎團。
「SETI」尋外星人
天文發燒友,或愛看科幻作品者,甚至單純喜歡星空與幻想的人,幾乎都必然會為有關外星人的猜想感到荌g,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主理的「SETI@Home」,正是讓全球數百萬計網民一同搜尋外星人的計劃。
「SETI」為Search for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的縮寫,意思是搜尋外星文明訊號,加大柏克萊分校的「SETI」團隊透過不同望遠鏡採集來自太空的無線電波並作運算處理,屬於分析科學前沿研究,並於1999年開發「@Home」(在家)部分,至今參與者逾500萬人。朱明中表示,參與該計劃投入相對較少,網民只需要安裝程式,在電腦閒置時,程式會啟動分析所收集到的太空電波信號,透過網絡運算,組成一部強勁的「超級電腦」。
而由物理學家霍金任顧問、今年7月啟動的歷來最大搜尋外星人計劃「突破聆聽」(Breakthrough Listen),亦有與「SETI@Home」合作,借助數百萬計網民的電腦,幫助分析外太空電波,希望找到高智慧外星生物的確切證據。
「Zooniverse」目視分析
至於由各地多個天文學者推動的「Zooniverse」(宇宙動物園)及當中的「Galaxy Zoo」(星系動物園)項目,則於2007年啟動。曾登記計劃的中大物理系教授朱明中介紹指,參與者需要分析星系的圖片,例如銀河系呈旋渦狀,網民要利用其肉眼分辨圖片的旋渦是左轉、右轉或對稱,以及旋臂的數量、大小、星系中心核球特色等,「這是很簡單的工作,但需要投入龐大分析,數據越多便對星系研究越有幫助。」而資料顯示,截至去年「Zooniverse」已有逾100萬名志願者進行登記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