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翼民
過年前的三天,我家的親家公和親家母雙雙登門來了。按老規矩,他們年前登門是送年貨來的,年貨也是老規矩老三樣:一條大青魚、一隻鮮豬腿、一隻雞。他們跟我們一樣,講個傳統和實惠,不搞花里胡哨的一套,年年如此。自然,我家也會回個禮什麼的。人情來往,一來一往的就加濃了親情。有句老話說得好:「生命在於運動,親戚在於走動」,是親戚而不走動,親情就會懈怠,此所以有「金鄉鄰銀親眷」之說法。然而這回親家送年貨後似有什麼事要商量,遲疑着、吞吐着,欲言又止的樣子,我猜度興許他們要借什麼東西,就坦言,不管是錢是物,只管開口便了,兒女親家形同自家人,不必尷尬的。聽我這麼說,親家母方始笑道:「這回呀,是想跟你們借個寶貝,三天後歸還。」我們夫婦一時想不起他們所借何物,就直率說:「什麼寶貝都可借的,只管開口便了。」這時親家母就爽然道:「我們想借阿太三天。」「阿太」是親家對我岳母的稱謂,是跟着我外孫的稱呼「太太」來的,意思很明白,他們倆想把我岳母接去住上三天,到大年三十,兩家集中到我女兒女婿處吃年夜飯,便來個「完璧歸趙」、將老人家奉還,然後讓我們夫婦和老人家一起在我女兒家守歲,一直團聚到元宵。
這看似發生在我們家的「借母」的傳奇故事,其實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我岳母早被視為兩親家共同的母親、長輩,平時只要我們夫婦外出一天半天,都會把老人家託付給親家照顧,親家公和親家母也會把老人當作自家母親般盡心盡力照料好。然而此番年夜歲畢,他們要「借」去三天實屬難得之舉矣。所以他們認為一定得鄭重其事上門來商量、懇請同意。這一點我明白,親家公和親家母做事向來講個規矩,「借」個長輩回家過年一定得當面跟我們說明白,徵得同意方可行動。親家母言既出,我和妻子反倒一下頓住了,不是不肯「出借」老人,而是怕老人到他們家住三天不習慣,更怕老人給親家家裡平添許多麻煩,因為年近九旬的老岳母行走不便不說,且有了漏尿的毛病,時不時要更換洗滌內褲毛巾,甚討手腳,以至於我們平時也不得不用個保姆服侍了,現如今保姆回去過年了,老人的衛生問題當然應該由作為女兒的我的妻子來解決,怎能讓親家母操持呢?見我們遲疑不決,親家母坦言說,她就要找回這種精心服侍老人的感覺。她和親家公的父母皆早已離開塵世了,便經常會在逢年過節牽掛起父母,想要找回和父母團聚、孝敬雙親的感覺,這不,眼前我的岳母尚健在,理當成為兩個家庭共同的母親嘛,倘使在過年時節讓我岳母去他們家住上幾天,這不是讓他們重享與母親在一起的天倫之樂麼?好一片誠心誠意!親家母一番肺腑之言讓我們夫婦大為動情,我們便再不好意思謝絕了,遂一致同意將老人「借予」他們三天,附加條件是,這三天裡由我們夫婦出空身體去女兒家操辦年夜飯,以迎接大年三十他們和老人的到來。再問下岳母,她老人家亦欣然同意去親家家裡過上三天,她從前有過多次被寄住他們家的經歷,知道他們對老人的真愛真孝。當看到親家夫婦推着輪椅將我岳母擺渡到他們家的小車,小車起動,我和妻子目送着好一陣感動啊。
嗣後的三天,通過電話詢問,得知親家夫婦帶着我岳母去超市購物、去農博園花卉館參觀新春花卉展,一連串照了許多照片,頻頻通過微信發送給我,照片上坐在輪椅上的岳母笑逐顏開,如同新春盛開的花朵;在水族館,還照了一張老人與金鯉魚「對話」的鏡頭,煞是有趣。
三天期滿,大年三十傍晚,親家的小車停到了我女兒家的樓下,我從樓窗口看到,坐在輪椅上的岳母裹着一團喜氣,親家公和親家母一左一右侍奉在她的兩旁,一齊向我們招手,猶如一家子從外地旅遊歸來。是的,我們都是一家子,是個幸福的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