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藕粉元宵的餡心很是講究,通常為「五仁」的。 網絡圖片
徐 樾
在江蘇水鄉寶應一帶旅行,總有一道美味的小吃,吸引人的目光,激發人的食慾,那就是-藕粉元宵。
江蘇的寶應,自古盛產蓮藕,人們巧用蓮藕做出許許多多的美味佳餚,藕粉元宵便是令人稱道的一道特色小吃。通常元宵係用糯米粉來包裹餡心的,可藕粉元宵卻是用藕粉來包裹餡心的。它既是餐前淺嘗輒止,墊墊肚底的美味小吃;同時它亦可登上大雅之堂,無論是怎樣高檔的酒宴,都可大展風采,常常還是壓軸的甜菜。
煮熟的藕粉元宵,因有膨脹系數的緣故,約有乒乓球大小。光滑、渾圓、呈荸薺色,略略透明。咬上一口,乖乖,極富彈性,有高粱飴的感覺。仔細辨別,彈性之餘,還輔以點點的黏。這黏是糯米的黏,毫不費力,毫不黏牙。其品質極為細膩,比水磨的糯米粉還要細膩,還要精純。品嚐之際,有種新鮮的快感。它的餡心係用多種果仁製成的,咀嚼之時,多樣化的香與脆把口舌的快感推向了高潮。回味之餘,連連叫好。就藕粉元宵的湯水來說,因有了藕粉的成分,呈淡淡的咖啡色,其間還點綴着些陵菄寣C來上一口,是藕香與桂香的有機融合,有錦上添花之美。對待美食,就得用心去品嚐,就像讀書一樣,這樣才能領略其妙諦。
藕粉元宵的餡心很是講究,通常為「五仁」的。將杏仁、核桃仁、松子仁、花生仁、瓜子仁有機組合,炒熟碾碎後,再與糖漬的板油丁拌勻便可。此外,亦有棗泥、豆沙、芝麻諸等餡心。大凡能用來製作湯圓的餡心,均可用來移植。當然也可不拘一格,大膽創新,只要食客喜歡就行,有市場就行。我認識的一位元大廚,此人就善動腦筋,根據節令和消費人群的喜好,不斷推出新品,故大受歡迎,生意紅火。有的人就是墨守成規,按部就班,師傅怎樣教的,便一成不變,還美其名曰:秘製、祖傳。其實人的口味跟視覺、聽覺一樣,也有審美疲勞的過程。若要吸引食客,贏得食客的讚譽,就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
做藕粉元宵是個行雲流水,一氣呵成的過程。將一個個櫻桃大小的餡心,放於滿是藕粉的笸籮裡搖滾,讓餡心的外表均勻地黏裹一層薄薄的藕粉。隨即用笊籬盛起,順勢在滾沸的湯鍋裡汆燙,前後僅一兩秒的時間。然後複入笸籮裡搖滾,再入鍋裡汆燙,如是往復,一層又一層,藕粉元宵由小「長」大,直到桂圓一般才算完美。這搖滾藕粉的次數,前後大致要黏裹13道藕粉。藕粉黏少了,顯得小氣;黏多了,離「內容」太遠,只有桂圓大小,才恰到好處。這是人們從實踐得出的最佳答案。
在此就湯圓與元宵要略做交代。生活中很多人(包括一些大廚)搞不清兩者的區別,常常混為一談。通常湯圓與元宵都用糯米粉,均有餡心,這共性。湯圓是將糯米粉用水調和成麵團,將餡心直接塞入其中,是包出來的,且一次性成功的。而元宵是將餡心置於乾的糯米粉上,一邊灑水,一邊搖滾,麵皮是一層層迭加的,是多次滾大的。這是兩者的個性,也是根本的區別。就口味來說,湯圓相對精緻細膩;元宵雖顯粗糙,卻筋道,耐咀嚼。兩者不可混淆,否則誤人子弟,貽笑大方。
說來好笑,前些時候看了一檔電視節目,係某地專門介紹製作藕粉元宵的專題。我對美食具有別樣的情結,心想好好看看,保不準還有些啟發。其製作方法頗為「特別」,將糯米粉加水揉成麵團,其後直接搓成黃豆大小的實心湯圓,再將藕粉調成湯,燒開,將湯圓下入藕粉鍋中煮熟,淋上桂花鹵,放入白糖便成。這也太馬虎,太敷衍了事了,真是不敢恭維。
前些時候,我在湖北旅行之際,某地也有藕粉元宵。心想嚐嚐吧,待到正視這道美食之時,簡直讓人大跌眼鏡。此地也真省事,把藕粉當成糯米粉,用水調和成麵團,跟包湯圓一樣,把餡心往裡一揣,搓圓,便完事。嗨!這也叫美食?也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吧?若是沒有見過市面,還真能給唬住。
有着荷藕之鄉美譽的江蘇寶應,人們還將製作藕粉元宵這一勞動場景,改編成歡快的歌舞。只見一群身着藕色綢質衣衫,頭紮藍色印花布的少女,手持笸籮,滿懷激情,邊唱邊舞,邊舞邊唱。把這一歡快的勞動場景演繹得惟妙惟肖,淋漓盡致。如此正面歌頌生活,讚美勞動的歌舞,親切自然,令人感動。在荷藕之鄉旅行,在一飽口福之餘,還一飽眼福,這真是一個意外的收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