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證國際證券客戶投資部副總裁 居有莉
自從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提出「加強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註冊制改革就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的熱門話題。
然而,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卻對註冊制隻字未提。相反,新上任的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出席全國人大記者會時提出:「註冊制改革需要一個相當完善的法制環境。配套的規章制度,研究論證需要相當長的一個過程。註冊制是不可以單兵突進的。」言外之意是,在配套的法律制度完善之前,註冊制在短時間內不會推出。
反映市場信心不足
從本質上看,註冊制改革有利於打破證券市場發展的瓶頸,促進金融市場更有效為實體經濟服務。也符合中國證券市場一路走來,從計劃經濟模式:將上市公司名額按計劃分配給各省市和各證券公司,到初步市場化模式:保薦審批制的逐步市場化發展趨勢。
這次註冊制改革延遲,除了劉主席提出的諸多原因外,市場信心不足恐怕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市場擔心註冊制改革會帶來大量新股上市,衝擊二級市場股價,這等於間接承認了現在二級市場的股價太高。投資者在缺乏合適的投資機會時,被迫參與投機性極高的遊戲。
說到新股上市註冊制,香港是典型的成功案例。全世界任何一家公司,只要公司業務符合香港法律,財務指標符合港交所的要求,就可以隨時申請在香港上市。港股的投資者從來不擔心一級市場會給二級市場帶來衝擊,原因是二級市場的公司業務模式已經穩定,公司透明度高,股價經受過市場的洗滌,比新股更能吸引投資者。新股上市時除非公司願意給投資者特別的價格優惠,否則很難吸引到足夠的投資者。另一方面,公司的老闆亦不會願意賤賣自己的股份,除非上市集資能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發展機會。在買賣雙方市場化定價機制的作用下,市場自然得到平衡。
證券市場將續改革
內地證券市場的高溢價,吸引了大量公司企圖通過上市來圈錢。這些排隊等上市的公司,本身並不一定需要融資去擴大生產,有些公司甚至還面臨產能過剩、市場萎縮的困擾。因此即使註冊制改革按期推出,也並不一定能達到改善資源配置,支援實體經濟的作用。相反,可能會帶來更多混亂和不公。要打破現在證券市場的堰塞湖現象,讓渾水摸魚的人無利可圖,只能通過市場化改革,促使一二級市場接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金融業更有效為實體經濟服務。註冊制改革延緩,並不等於證券市場改革停止。中國證監會新人帶來新思路,人們有理由相信中國證券市場經過短期陣痛後將迎來新氣象。■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