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艷婷 新家園協會服務督導
連鎖便利店店東慘遭利刀插胸,在病床上搏鬥7日後終不治。便利店集團隨即向死者家屬發放緊急援助金,亦呼籲市民捐款協助死者家屬渡過經濟難關。是次事件除了大眾對店東的不幸表示傷痛外,亦令不少輿論關注油麻地區內「假難民」的情況,甚至促請中央讓香港退出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即是令公約中有關收容酷刑聲請人士的條文不再適用於香港。
筆者認為,東主不治的結果的確悲傷,但這次事件令筆者更注意到,由於刀手的國籍導致以偏概全的標籤效應的負面,說白的是,這場「假難民」風波連累合法居港的南亞裔人受歧視,叫筆者更擔憂。在這種社會氛圍下,不但會剝奪聲請者的權利,更會影響眾多合法居港少數族裔人士的自由和權益。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建議,政府設「封閉式收容所」,主張減少「經濟難民」來港誘因,無疑這個方法有效打擊黑工來港的數目,但筆者認為,黑工與少數族裔居民是兩碼子事,前者以非法身份在港滯留,以不當營商作生計,影響社會治安。但後者有合法身份,願意植根香港,貢獻社會。在九龍城區,不難發現有不少大大小小自家經營的店舖,部分已經運作多年,成為當區「老街坊」,這些少數族裔並非黑工,而是香港人口組成的一部分。
筆者服務之社福機構,早前進行一項關於少數族裔在港融合狀況的調查,發現在收回的1,013份有效問卷中,近9成受訪者表示以香港為家,當中大部分受訪者投身於建築或餐飲業,目前本港建造業工人需求量達到13萬之多,這些少數族裔正好為建造業作人手補充。
筆者認為,現時香港正處於人口老化,勞動人口下降,少數族裔透過合法途徑來港,有助紓緩本港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前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曾表示,少數族裔是香港的一分子,只要透過社會企業協助,不但對本港有貢獻,更成功達到「助人自助」的目標。
筆者認為,「假難民」問題確實可反映出小部分非法居港南亞裔人留港的漏洞,但我們不應以偏概全,以國籍或膚色把一眾少數族裔標籤化,不要令多年來的「慣性歧視」惡化。
最後,筆者希望便利店東主的家人盡快離開傷心的陰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