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鴻震博士 前民政事務局局長 國際專業管理學會會長
立法會財委會成功通過高鐵196億元追加撥款,讓高鐵工程得以繼續進行。在會議期間,反對派議員為阻止議案通過而拉布,不停向政府提出重複的提問,又拿出「大聲公」發言,最終被財委會代主席陳鑑林一一阻止而失敗告終。到底這是財委會主席成功剪布,抑或是粗暴地阻止議員發言,筆者相信香港市民眼睛是雪亮的。觀乎今次議案通過,筆者有以下幾點欲與各位分享。
首先,高鐵工程得以繼續進行,令大部分以香港為家的市民放下心頭大石。若然這次拉布成功,高鐵停工後,以後要復工的建造費勢必大增,更甚的是,假如不能復工,一直以來香港人就着高鐵工程作出的近670億元巨額投資將完全付之流水,更要支付承建商的索償,對社會是多輸局面,對香港也是一場要馬上面對的財政災難。
其次,我們必須要認清高鐵對促進內地與香港經濟商貿合作的正面作用。在過往30年,內地改革開放在經濟建設和軟硬件發展的成績,世界有目共睹。國民生活得到實質改善,而國家經濟實力亦大幅提高,世界各地經濟體系都以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經貿關係為目標,達至雙贏及多贏局面。今天的新加坡及首爾的經濟發展經已超越香港。在硬件建設上,北京、上海、天津及深圳等許多省市都已經超越了香港。香港不能再繼續以為自己可以永遠活在優越的環境裡,必須理解我們早已進入全球高度競爭的時代,不進則退是必然的事。
基於不同原因,我們失去了過往的決心和決斷力,包括在港珠澳大橋、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以至高鐵等大型基建,均無法一蹴而就,對香港未來發展帶來阻力及不利因素。事實上,香港在《鐵路發展策略2000》提出區域快線,那是2000年的事。其後不斷進展至2008年政府正式刊憲公佈高鐵香港段方案,但自此卻出現爭論不休,一波三折,現在669億元的造價上升至853億,原定2017年通車現在估計至少延遲1年。可是,內地的高鐵網絡已在這幾年間分段完工,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與內地高鐵接駁有着必要性和迫切性,假如一再拖延,勢必令香港在國家發展中錯失更多商機。
一個快捷的交通網絡,可以推動香港與珠三角以至其他內地省市的經貿互動,有助鞏固香港的長遠競爭能力和確保經濟的持續發展。高鐵對香港的重要性無可比擬,雖然造價高昂,但我們更應着眼於高鐵對促進香港與內地,特別是珠三角的經濟融合,強化香港各個範疇的長遠巨大效益。最近,律政司司長袁國強表示已經與內地達成共識,同意在高鐵通車前,將有關「一地兩檢」的法律問題解決,即「一地兩檢」將會與高鐵通車時同步實施,加上高鐵追加撥款通過,如此一來,高鐵再無懸念,我們也應該在其他範疇加一把勁,讓香港不要錯失將來可貴的經濟發展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