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正剛
一部不具備最佳電影質素的《十年》,獲得今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藝術被政治騎劫,刻意安排帶有強烈政治意味的電影獲獎,不僅令香港電影金像獎給人不專業的感覺,損害金像獎的公信力和權威性,更與特區政府、內地大力支持香港電影業的現實格格不入。縱觀世界,電影藝術與家國情懷密切融合,傳播正能量,才有生命力,香港的電影若刻意散播悲觀情緒、挑撥政爭矛盾,只能自狴芵禲A斷送香港電影業的前程。
《十年》獲大獎名不副實
本港著名電影投資人林建岳、著名導演吳思遠均指出,《十年》連一項單項都沒有入圍,亦非最賣座電影,不應該拿到最佳電影。可見,《十年》拿到最佳電影獎名不副實。正如林建岳所指,「《十年》成為『最佳電影』對電影人來說不公平,是政治綁架了專業,將電影評獎活動政治化了。」《十年》得到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大獎完全名不副實。
今年由真人真事改編的《五個小孩的校長》,創出4672萬票房,貴為2015年最高票房紀錄之電影,其製作誠意打動全港觀眾。《五個小孩的校長》今年獲提名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編劇五項提名,是各個獎項大熱,可惜統統鎩羽而歸。《五個小孩的校長》也是很本土的香港電影,傳遞鼓舞人心的正能量,為何這樣叫好叫座、口碑票房俱佳的電影不能獲獎,《十年》帶有濃烈政治意味的「微電影」卻能獲得提名並摘冠,恐怕並非意外那麼簡單,而是部分評審有意為之,對積極向上的電影視若等閒,對宣示某種政治訊息的電影則格外鍾情,為政治電影加冕,強化宣揚對抗的政治情緒。
香港電影業曾經叱糷@時,有東方荷里活之稱,近年因為種種原因沉寂下來。特區政府響應業界要求,專門開設電影發展局,設立電影發展基金,資助、扶持香港電影業重振雄風;香港市場狹窄,內地是香港電影最重要的市場,現在通過CEPA的安排,讓香港電影進入內地。日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撰文引述一位資深製片人的話指,內地目前最成功的電影都有港人製作班底,故事亦具有港產片的精神面貌。與其說香港電影業不如從前,不如說香港電影業製作人跳出了原來的舞台,在更廣闊的天地發揮所長。融入內地, 開發大中華市場,是香港電影業的希望和出路所在,香港應多拍一些正能量、對社會有積極意義的電影。一味糾纏政爭,無中生有,肆意詆毀抹黑,叫香港電影太沉重,只會讓電影業和港人坐困愁城,對前途更感渺茫。
業界需冷靜反思
不能否認,電影有批判現實的功能,但不能過於「離地」,不能完全脫離現實,天馬行空。現任香港電影金像獎協會主席爾冬陞就表示,若在回歸以前,英國政府、港英政府不會准許《十年》上映。更值得留意的是,電影還有傳播本土主流價值觀的功能。不少影評人一針見血地指出,荷里活的電影就是傳播大美國主義、販賣美式文化的最佳載體。試問,何曾見過一部詆毀抹黑美國政府的影片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電影獎?《十年》得獎,究竟想把香港電影引向何方,業界人士及香港的市民、觀眾,需要冷靜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