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艷婷 新家園協會服務督導
旺角便利店東主遇襲不幸身亡事件,行兇者已證實為加拿大籍越南人,但部分媒體和政客依舊對反「假難民」問題窮追不捨,什麼「人權」定義,什麼推行「封閉式收容所」的可行性,全部處於水深火熱的矛盾中,彷彿已把兇手膚色與少數族裔劃上等號,兩者混為一談,令多年來的少數族裔融入難問題進一步惡化。
筆者就職的新家園協會有一項關於少數族裔在港融合狀況的調查,發現近九成半人表示以香港為家,但礙於缺乏共通語言和跨文化教育,社會融合程度不高。即使特區政府在問題上曾作出努力,加強對「反歧視」的宣傳,如香港法例第602章《種族歧視條例》,清楚訂明「對不同種族人士造成敵意或威嚇性環境屬違法行為」,但在連日來大大小小的針對難民議題上,市民看待少數族裔依然存在標籤化現象,加上便利店東主的不幸事件,亦令並非難民的少數族裔人士感到更難以融入香港社會。
與此同時,教育福利本是文明社會中的基本學生權利,但在本港學科教材和語文上,確實欠多元融合,非華語學生往往跟不上進度,亦難以跟其它同學溝通,明顯教育支援不足,導致學生學習水平參差。在此次調查中負責分析的中大人類學系副教授譚少薇認為,政府應加強本地學生從小認識多元文化,同時制定以社區為本的政策,讓少數族裔人士能真正融入社區。
筆者所在的新家園協會,服務對象包括新來港及少數族裔人士,故平日接觸到不少南亞裔學生,他們皆表示對課程進度大感吃力,更指出融入社區有困難,因此筆者相信標籤問題和不被重視的情況依然存在。
筆者相信,在「假難民」問題上,政府和公眾有必要正視,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營造一個公平包容的環境予大多數合法居港的少數族裔人士,方能令他們在社會中發揮所長、服務香港。筆者寄望,少數族裔人士能愉快融入社會,跟本地人連接的道路從此不再封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