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僐�𡄯蕭 | �愇嚙踝蕭嚙� | ��鞱僚��� | 嚙賣鸌藃�� | 嚙質𨭬嚙踝蕭 | 嚙踝蕭��嚙踝蕭 | �鰵��梹蕭嚙� | ��𢛶�𩤃蕭嚙� | 嚙踢��琜蕭薴�� | 嚙踝蕭��梹蕭嚙踝蕭��𠬍蕭 | 嚙踝蕭頨堆蕭嚙� | 嚙踝蕭嚙踝蕭嚙� | �♀���蕭 | ��蝤堆蕭嚙�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漸行漸遠的書信


吳小彬

上個月的一個清晨,早飯後像平常一樣,我第一件事便是打開電腦,登陸網易郵箱。不料,一則消息猛然撞入眼簾:「現代電郵之父湯姆林森去世」。

隨後的幾天,為紀念湯姆林森,各大門戶網站都刊登了他的照片。照片的背景是一個大大的@,一臉鬍鬚的雷.湯姆林森,身着便裝,斜靠在椅子上,雙手放在腦後,面帶微笑,表情平靜。

然而,我的心情卻難以平靜,我想找到更多他的資料,想了解他的家庭、工作和人生經歷,可是很少,互聯網如此發達,資訊龐雜,可關於他的信息卻只有那麼幾條,單調、乾澀。

但是他的發明創造,他的靈機一動,對這個世界來說並不簡單。E-mail的出現,一個全新交流工具的問世,使數億人的生活和溝通方式從此改變。從一個大洲向另一大洲發封信件,只是幾秒鐘的事情,這在五十年前,起碼要費時半月甚至數月,那時的人,連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奇蹟。時至今日,全球有數億人每天使用電子郵箱,它給人們帶來了太多的便利。

2003年春,我買來了自己的第一台電腦,學着上網、找資料、輸入文字、傳送稿件、修改文章,幾個月後註冊了電子郵箱。以前,寫好一篇文章,欲投往某家刊物,須到郵局掛號寄出,費時又費力,現在有了E-mail,敲幾下鍵盤,輕點鼠標,稿件就發出了,便利又快捷。2006年,我的孩子到澳洲留學,最初幾年與他聯繫,我都是用E-mail,讓他將在悉尼的學習、課業情況,對老師和同學的印象,以及租住與打工事宜,寫信告訴我。千山萬水,遠隔重洋,電子郵箱展示了強大功能,孩子發來的信,不用一分鐘,就顯示在我的電腦上。此外,近年來,我自己的寫作重心有了變動,寫社會評論少了,較多寫些讀書札記和文化隨筆,寫好後也是通過郵箱寄給一位朋友,由他審讀和編輯,然後投給報章。

說到寫信,我寫第一封信的時間,可以上溯到上世紀70年代初。那時我正上小學,逢戰備疏散,被送回安徽老家。遙遙千里,讓母親常常掛念,我用歪歪扭扭的字體和稚嫩的筆調,給母親寫了幾封問候平安並匯報學習情況的家書,母親閱後,回信稱備感欣慰。

一年後,便回城了,上了幾年中學,又被當作知識青年送去上山下鄉。來到農村沒幾天,好像突然長大了,好懷念剛剛過去的學生時光,想念高中時關係不錯的同學。那時電話稀罕得很,與同學聯絡,都是寫信。我的同桌同學姓李,他身體不好,沒有下鄉,但他志向頗大,特別想去當兵,我們每周通一兩封信,交流思想,探討人生。1977年春,他瞞着父母,跑到太原找在部隊裡的叔叔,令家人一團忙亂,事後給我寫來一封長達十幾頁的信,述及離家經過,傾吐心願。

現在四五十歲的人,應該大都用筆寫過信,而且,我相信,其中多數人寫的多數信件,都是寫給戀人的。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電話都是稀缺資源,裝一部電話,僅初裝費就要四五千元的。那時戀人之間的聯繫,多是經過書信,即便兩人在同一城市,也是如此。1979年到1983年,我當時的女友在一所大學唸書,我在工廠上班,我們平時書信往來,如果想要見面,也是在信裡寫明時間地點,提前一天發信,雙方準能如約相見。1984年她畢業後分配到邯鄲,幾個月後到山東大學進修,我那時已從工廠辭職,去濟南看過她一回。當年12月,由於課業較多,加之郵路不暢,我有一周時間沒有接到她的信,以為她生病了,或是出了什麼意外,心裡焦急萬分。當時我沒了收入,手頭拮据,買不起火車票,情急之下,我甚至打算騎自行車跑600里到濟南找她。父親看我着急,給我30元錢,我去買了凌晨2時發車的火車票,然後到我租住的地方取衣物,一進院門,看見腳下有一發白的東西,忙揀起來,一看正是她寫來的信,我趕緊回屋打開,才知她一切正常,只是近來較忙而已。我心裡一塊石頭落了地,多日繃緊的神經終於鬆弛下來,唉,信呀,分量「抵萬金」的書信呀!

書信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歷史源遠流長。李斯的《諫逐客書》,司馬遷的《報任安書》,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都是傳誦千古的名篇。書信有心聲,書信有靈魂,書信燃燒着生命的激情,書信還是人生的安慰。人們用書信表達思想志向、喜怒哀樂,傳送想念、關懷和感激。書信與遠方連在一起,把親朋好友連在一起,將家事、國事、天下事連在一起。古時,「魚」、「雁」均為書信的代指,「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須早寄魚書雁札,免望斷白頭人」,「好把音書憑過雁,東萊不似蓬萊遠」,「故人應在千山外,不寄梅花遠信來」,都是關於書信的名句。

然而,電子郵件的普及,給人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對書信文化的損傷也有目共睹。許多人通過E-mail發信,不再像過去用筆寫信那樣講究文體、格式,只短短幾句,有的僅一兩句,20個字不到,連稱謂和署名都省略了,說明白事情就得。這對一些有書信情結的人來說,是很不舒服的,他們會覺得對方不尊重自己,感覺受到了輕慢。

可是,通信聯絡技術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新電子媒介的問世,接二連三,層出不窮。在一些新潮年輕人那裡,日常交往連E-mail都很少用了,手機短信也不怎麼發了,他們多用QQ、微信、微博等。效率的提高和交際成本(包括時間、精力與經濟資源)的節省,對人的誘惑太大了,幾乎難以抵禦。特別是微信,不僅可以寫字,不僅費用低廉,還能隨時隨地語音交流,也可以視頻聊天、發照片、發圖像、發表情,還能發紅包和搶紅包。如此情勢下,今天仍堅持用筆寫信的人,已寥寥無幾,傳統書信的優美修辭、親切的筆跡、寫信的溫情和等信的期待,幾乎消失殆盡。社交場合和朋友圈裡,流行的是140字為上限的微博、符號化的短信、道聽途說的花邊新聞、段子高手的搞笑傑作。

去年4月,一些網友晒出自己過去用筆寫的信件,共同懷念「那個手寫書信的年代」。有人說,書信文化代表了素養和鄭重其事,而今天,則是一個「言而無信」的時代。書信的沒落,意味着一種文化精神的流失。網友晒手寫書信、尋找筆友,是對這種文化和精神品性的留戀,雖然這並不表明人們真要回到手寫書信的時代。

技術因素在社會生活中已具有絕對優勢,如何尊重人的精神需求,如何滋養人的心靈,避免技術化、電子化對人性和感情的物化,就成為一件值得關注的事情。

相關新聞
百家廊:漸行漸遠的書信 (2016-04-08)
雙城記:不曾想過 (2016-04-08)
此山中:愛上《華麗轉身》 (2016-04-08) (圖)
隨想國:呃秤 (2016-04-08)
演藝蝶影:Deja vu中的馬克白 (2016-04-08)
翠袖乾坤:伊朗式謊言 (2016-04-08)
古今談:乘日本高鐵追櫻花 (2016-04-08)
百家廊:春天到,薺菜香 (2016-04-07) (圖)
琴台客聚:給生命多一點尊重 (2016-04-07)
思旋天地:補腦工程 (2016-04-07)
隨想國:激勵 (2016-04-07)
方寸不亂:演奏級菜譜 (2016-04-07)
翠袖乾坤:Unfriend好友的古人 (2016-04-07)
獨家風景:有愛的地方才是家 (2016-04-07)
百家廊:水果龜縮在村莊 (2016-04-06) (圖)
琴台客聚:單戀情人 (2016-04-06)
生活語絲:說小房車 (2016-04-06)
天言知玄:寒食暖心 (2016-04-06)
鵬情萬里:清明祭 (2016-04-06)
翠袖乾坤:張學友拒拍王家衛電影 (2016-04-0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虜瞍脤�𢛶𥁒���蕭嚙賡��蕭���蕭嚙� 
2020���虜嚙賣��蕭 
2019嚙賢�賂蕭閫�嚙賣��蕭 
嚙賢掘嚙踝蕭嚙賢○���鼧嚙賢�嘅蕭皛Z�券鱓嚙� 
��憓扳袇嚙踝蕭嚙踝蕭薴噪嚙賣貍摨埈�剜�嚙� 
��鞟�页蕭��舘�𡏭�𤤿�匧鯏銋页蕭嚙踝蕭�艾遬嚙踢左𣈯烵嚙踝蕭 
�兝蝞𧶏蕭嚙�70嚙踢�寞��蕭 
嚙賡�䕘蕭���蕭藆�𡄯蕭嚙踝蕭2019 
嚙賡做嚙踝蕭閫�嚙賢�𩤃蕭嚙踝蕭�坾�踎嚙賜��蕭臐�㾓╞恬蕭嚙� 
嚙賣�嚙踢�㜃��頣蕭30嚙踢�寞��蕭 
嚙踝蕭藆襥嚙賡�嗪蝙嚙踝蕭 
��誯�㕑�𨥈蕭��嚙踢�𧶏蕭皛剁蕭蝵賂蕭藃3藀�殷蕭��� 
��条��毺�𤩺聢嚙踝蕭藂�㛖�嚙踝蕭嚙賢爀�𡢅蕭�蓡 
嚙踝蕭�對蕭��吔蕭�𩣪��蕭��� 
��鞱僚��𨥈蕭嚙質滌嚙質�歹蕭���烵�噐蝖页蕭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