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上文說到,曾經的北京是到處是水的澤國,有河,有湖,有淀,有泉,五大水系繞城而過。北面是連綿起伏的燕山,西面是太行山餘脈,今天的昌平、海淀、門頭溝都是半山區,水穿山而過,成了泉。一方水養一方人,正是這種山水,助長了北京的皇氣,成為帝王定都北京的原因。
研究宮廷御膳的餐單,發現慈禧老佛爺最愛吃的,用得最多的是鴨子。帝王家一頓飯上百道菜,鴨子佔了五分之三:酥燜肥鴨、三鮮鴨子、鴨條燴海參、鴨湯白菜、鴨丁溜、鴨四寶、樟茶鴨、烤全鴨。到了宣統皇帝,早已比不上老佛爺的排場,但一樣是鴨子用的最多,一份宣統二年的分例肉雞鴨冊記載:每日用肥鴨九十隻,一年用幾千隻。皇宮吃的是最好的,用的是北京潮白河養育的白河浦鴨,個頭大、皮薄肉嫩、肥瘦相間、沒有腥氣。鴨好主要靠水,首先水好,其次鴨子吃的飼料好,吃的是玉泉山泉水育出來的京西稻。玉泉山的泉水歸屬皇家專用,王府都沒有資格,恭王府建在什剎海,為的就是引進水源,自家種植水稻養鴨和魚。
烤鴨曾是北京一絕,現在大江南北處處都有,幾乎家家飯館都會做烤鴨,而北京全聚德的烤鴨,仍然比任何地方的烤鴨好吃,烤製方法都一樣,根源在於鴨子好,雖然現在的鴨早已經是人工培育,怎麼也留下一點祖上的基因。鴨子生長在水系豐足的地方,天下最好的泉水是北京京西玉泉山的泉水,乾隆皇走南闖北,十下江南,卻給這裡題為「天下第一泉」,看來他是比較過。
從北京一八六零年拍攝的最早一張照片看到,那時候北京,整座城一半是鮮花,一半是綠樹。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新中國成立,不知怎麼定位,古都皇城北京主要發展工業,要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往南一看全是煙囪,工廠不能起在河上樹林中,先要填河砍樹。
北京北邊靠近亞運村有一處售房,招牌是「比鄰原始森林」。沒說錯,北京古代確實有森林,北京城的西邊和北邊,都是一望無際的原始森林。燕國時,這裡就盛產栗子與棗,如今的密雲、懷柔,還號稱是棗和栗子的原產地,可惜棗已經不甜了,得吃新疆的,栗子也得改吃天津良鄉的了。
填河、砍樹、拆橋。填了龍鬚溝,填了大明溝,填了柳蔭街,填了太平湖,李廣橋、白石橋、甘石橋、大通橋......沒有了水,要橋何用,空留下一個名號。「胡同」一詞來自蒙語的音譯,是水井的意思,可見元大都的時候,有多少胡同就有多少水井。如今北京的井都乾了,再打不出地下水。
世間萬物,我們善待它們,它才會善待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