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每個人都會說謊,說自己從來沒有說謊,是最大的謊言。謊言的次數,跟壓制和輿論的環境成正比;謊言的內容,跟性別、文化、宗教、種族、年齡和社會經濟條件都有關係。
在香港國際電影節看過《伊朗式分居》、《伊朗式離婚》,到今年電影節看《伊朗式再婚》,便看見不同處境的伊朗男人和女人說謊的故事。把這三部曲稱為「伊朗式的謊言系列」,並不為過。
《伊朗式再婚》道盡了女人的煎熬與痛苦。女人娜希年輕時嫁了個癮君子。一個因毒癮而傾家蕩產的人,沒有資格說愛。娜希下定決心離婚的時候,兒子已經長大到經常說謊和逃學的年紀。她要求兒子跟她,不惜滿足前夫的條件,包括不能再婚。但貌美的她終於愛上了酒店東主,兩人相愛,只能在伊朗社會獨有的法律下暫婚。暫婚者不會在法律文件上註明已婚,她希望藉此方式能繼續撫養兒子,但還是「東窗事發」。
電影中的娜希在此情此境下每天不斷說謊,不停奔跑,為生計、為看管兒子、為平息兩個男人的焦慮,惟獨忽視了自己。她同時向房東說謊,向好友說謊,向家人兄弟說謊。兒子亦同時向老師說謊,向母親說謊,只是難忍他自己對母親有新的男人感到困惑。於是,娜希自欺欺人的生活看來令人不忍,也不知道她的快樂在哪裡,幸福是什麼?一個經常撒謊的女人,早上走到新家庭那邊當主婦,下午周張金錢,又或四處尋找逃學的兒子。前夫發現了新狀況,挾持了兒子,娜希又走到前夫家門前呼天搶地,撒一大堆謊話......
說謊的人即使有了愛情,也不能有幸福感。新丈夫問得好:「你為什麼又要說謊?為什麼不能好好把事情說出來,一起坦誠面對?」娜希無言以對,因為說謊在伊朗這樣奇怪的社會,已是女人生存的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