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年齡不是問題


陳曉鳳

讀一本關於美國汽車工業如何走向衰落的紀實《底特律往事》,在為底特律感歎同時,也發現一位雄心勃勃的金融家克科里安,他在大膽收購通用、福特公司股票,冒險開拓自己的金融王國時,竟然已90多歲了!

90多歲時,他依然以從事大規模交易而聞名,依然有極敏捷的市場反應,快速的交易能力。在投資業依然有大批追隨者,當他購進哪隻股票時,必然會有大批投資者緊跟着進入,以至那隻股票的市值在短短時間內就大幅度飆升。90歲的他依然西服革履,腰桿筆直,頭腦敏捷,口齒清晰,遊刃有餘地周旋於實業界與金融界之間。在美國汽車工業落入低谷之時,依然有勇氣承擔風險收購下挫的汽車股,有着搏取資本利潤最大化的膽量。他被譽為美國企業界最精明最激進的投資專業人士之一。

在傳統觀念中,90歲的人能做什麼?大概是病怏怏地躺在床上等待大限,是木呆呆地坐在輪椅上被人推出去曬太陽,是口齒不清地絮絮叨叨,也可能早在養老機構成為臨終關懷的對象。90多歲的人,別說投資什麼,就連自己的存摺,可能也不得不交給子女,提前結束所有的自由。

看美國投資大師克科里安投資實業的果敢作為,不禁想,一個90歲的億萬富翁,難道還需要更多的錢嗎?顯然不是!作為一個投資人,他追求的只是資本運作成功的樂趣,只是證明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以及掌控權力的快樂吧!就像是北京有些拾荒的老人,儘管退休金根本花不完,可還是要每天起早貪黑去拾破爛,圖的也是活着就要有所作為吧!

其實,在美國汽車界,除克科里安之外,還有不少年過花甲甚至古稀的高層決策者,年齡根本不是職業上的障礙。年高者,經驗更豐富,頭腦更清醒。在發達國家企業界,年齡已不是問題,經驗和能力才決定位置。我國民企的經營者,年齡層次也在升高。中國有些長青樹般的知名民企,董事會主席的年齡都已是古稀之年。他們可能會像台灣著名華人企業家王永慶那樣,一直工作到百歲,到生命的最後一息。

隨着社會文明的進步,生理年齡對人的限制愈來愈小。在不遠的從前,人常會為年齡自卑。我在學駕駛執照時已經40多歲了,同小組的學友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年齡劣勢時刻敲打着我,讓我覺得自己笨。教練是個農民,以開車技術嫻熟而自得,把學員看成他的下屬。他經常有意無意地擠兌我,讓我覺得自己40歲了還學車,簡直是「老不自重」。30多年前的中國,即使把克科里安90歲的年齡減一半,年過40歲也已是糟糠級的老男人或者老女人了。在改革激進的單位裡,頂頭上司可能與你兒女年齡差不多,只因為他或者她有顯赫的背景。單位的老員工,就像過時的老朽木不招待見,只能對年輕人唯唯諾諾,乾等退休。年過不惑,就意味着人的一輩子快要過去,人生就剩下養老和看孫子兩件重任了。

在有的人眼中,退休就意味着快速走向死亡,尤其是那些在機關沒有混上一官半職的公務員,退休更是一番慘淡的秋景。回家面壁,心中盡是淒涼事。可是現在的中國社會,更多人把退休當成新的開始,過得好,就是人生第二個春天。

近來見媒體報道某市幾位70多歲的女士,竟然敢去參加選美。她們打扮得如少女般嬌艷,精神狀態也如少女般自信。敢穿着三點式上台秀肌肉,敢跳火辣的肚皮舞。她們可能孫輩都已成人,甚至該是當太奶奶的年齡了,可突然少婦聊發少女狂,跑着跳着去追回青春。

特別羨慕她們。我雖還遠不到那個歲數,卻因為年輕時重活兒幹得太多腰腿全有了毛病,想跳舞也跳不起來了。頭幾年回到下鄉的農場,發現留在那兒的一位女知青,因年輕時長年在寒冷潮濕環境中受累,已經拄上了柺。看着她艱難地拄柺在村中爛泥路上踽踽前行,不禁想到命運的不公。和她一般年齡的城市女士,還能花枝招展地滿世界旅遊,天天公園唱歌跳舞呢。可有的勞動婦女呢,還不到60歲,提前就進入了風燭殘年。惡劣的環境,讓人未老先衰。

當代中國城市居民的不服老,是因為享受到了社會進步的成果,更好的制度環境和更好的醫療、勞動保障。相比貪官驚人的貪污數額,以及決策錯誤帶來的巨大經濟損失,讓百姓快樂起來,花不了政府多少錢。看北京公園裡唱歌跳舞彈琴作畫的老人,很多人只拿最低標準的退休金,可是如果身體健康,照樣活得瀟瀟灑灑。頤和園裡背着單反相機的攝影愛好者,多數都是五六十歲。他們穿紅着綠,背着價格不菲的單反相機,顯示着樂觀的精神。我的幾位朋友都年過花甲了,還是背着相機國內外到處跑,拍一組組漂亮的圖片。

最能讓人永葆青春的,莫過於對事業的追求了。在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有很多為事業忘掉年齡的老人。住科學院宿舍的李佩女士,是「兩彈一星」元勳郭永懷的遺孀,被稱為「中科院最美的玫瑰」。「文革」結束時,已經60歲的她籌建了中科院研究生院,培養了中國第一批研究生。她70多歲學電腦,快80歲還在給研究生上課。81歲時她創辦中關村大講壇,從1998年到2011年共辦了600多場,請的主講都是資中筠、厲以寧那樣的知名學者。提起周有光,更是無人不知。108歲了依然頭腦靈活,依然在思索寫作出書。知識不僅打開心靈之窗,也延續了人的青春。一個永遠追求新知的人,會勇往直前,忘掉年齡。同學的母親愛說的一句話就是:「該幹什麼幹什麼,管多大歲數呢!」

社會文明在進步,機會更多,公民身心也更加健康,人們對年齡的敏感度在降低。在北京,白髮蒼蒼的老人也能跟年輕人一起坐在大學講堂中。從前是「三十不學藝」,現在老年大學裡七八十歲的人比比皆是。有朋友退休時才初中學歷,5年後,讀完了碩士。從前30多歲的女士穿件鮮艷衣服還怕顯得輕佻,現在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穿着鮮艷和時尚。完善自我的理想,永遠不會太晚。

不知不覺,老年的年齡界定,被向後拉了一大塊,銀髮就業也成了司空見慣的現象。有位朋友55歲退休,在家閒了十年,最近又去一家私立醫院行醫,人家看中的是老醫生的經驗。小區衛生所的大夫,也是70好幾了,依然每天精神抖擻地來上班,我覺得她處於職業生涯的黃金階段。我幾個朋友,都是法定年齡退休後,拿着退休金又繼續就業,又幹了十幾年,還沒有「再退休」的計劃。尤其是會計、醫生這樣的專業,職業生涯更加漫長。終生工作的理想,正變成現實。

對熱愛生活的人來說,任何年齡段翻開生命新篇章,都不會太晚。

相關新聞
百家廊:年齡不是問題 (2016-04-15)
雙城 記:「京玖」不衰 (2016-04-15)
此山中:陪着你走盧冠廷 (2016-04-15) (圖)
隨想國:結論 (2016-04-15)
演藝蝶影:《潮流教主》現實版 (2016-04-15)
翠袖乾坤:防不勝防 (2016-04-15)
古今談:在將軍澳花園賞台灣櫻花 (2016-04-15)
百家廊:十香園 (2016-04-14)
琴台客聚:放生還是殺生? (2016-04-14)
思旋天地:STEM教育成大趨勢 (2016-04-14)
隨想國:守墓人的故事 (2016-04-14)
方寸不亂:九十歲月留痕 (2016-04-14)
翠袖乾坤:吃糖與微笑 (2016-04-14)
獨家風景:兩段愛在他鄉的故事 (2016-04-14)
百家廊:你我是一片風景 (2016-04-13) (圖)
琴台客聚:諾貝爾的愛情苦杯 (2016-04-13)
生活語絲:老年心事 (2016-04-13)
天言知玄:真我 (2016-04-13)
鵬情萬里:無福吃新麥 (2016-04-13)
翠袖乾坤:劉德華罕有開腔講囡囡 (2016-04-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