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隨想國:結論


興 國

村上春樹在《身為職業小說家》的<那麼,寫什麼好呢?>的一章裡說,「有人常常會把周圍的人、事、物加以快速定型化地分析,好比『那個是這樣』『這個是那樣』『那個傢伙是這種人』,在短時間內做出明確的結論。」(時報出版,賴明珠譯)

村上春樹認為,這樣的人不太適合當小說家,而更適合當評論家或記者。他認為要當小說家,不要對看到的事情立刻下結論,多花些時間去思考。他認為,如今的人太過於要求快速判斷「是黑是白」。他說:「如果從收集資訊到提出結論的時間逐漸縮短,誰都會變成像新聞解說員或評論家的話,世間將變得一板一眼,沒有緩衝的餘地,或變成非常危險的地方。意見調查經常有『沒意見』的選項,我就經常想如果有『目前沒意見』的選項該有多好。」

村上春樹的話,說得有沒有道理?別看他說的是成為小說家的條件,是多花時間去思考,不要即時下結論,我看他其實是在批評時下的新聞評論員和記者,特別是在網上發表的言論。看看香港的現況,我們不是有太多記者和評論員喜歡不經消化,即時就以意識形態來妄下結論嗎?在他們意識形態的眼睛下,就是要即時說出是黑是白。在這些妄下結論的人的眼裡,不知什麼叫做灰,更別說那些多種組合的彩色色彩了。

我們的意見調查,不也是沒有「目前沒意見」嗎?如果有這選項,就表示被調查者在觀望,希望多給時間讓他們思考。但調查通常都要你不經思考就即時回答,數據是否就失之偏頗?

而非黑即白的結論,是否讓香港沒有了緩衝餘地,變成了非常危險的地方?依我看,確實如此。不但香港如此,台灣豈非也這樣?

相關新聞
百家廊:年齡不是問題 (2016-04-15)
雙城 記:「京玖」不衰 (2016-04-15)
此山中:陪着你走盧冠廷 (2016-04-15) (圖)
隨想國:結論 (2016-04-15)
演藝蝶影:《潮流教主》現實版 (2016-04-15)
翠袖乾坤:防不勝防 (2016-04-15)
古今談:在將軍澳花園賞台灣櫻花 (2016-04-15)
百家廊:十香園 (2016-04-14)
琴台客聚:放生還是殺生? (2016-04-14)
思旋天地:STEM教育成大趨勢 (2016-04-14)
隨想國:守墓人的故事 (2016-04-14)
方寸不亂:九十歲月留痕 (2016-04-14)
翠袖乾坤:吃糖與微笑 (2016-04-14)
獨家風景:兩段愛在他鄉的故事 (2016-04-14)
百家廊:你我是一片風景 (2016-04-13) (圖)
琴台客聚:諾貝爾的愛情苦杯 (2016-04-13)
生活語絲:老年心事 (2016-04-13)
天言知玄:真我 (2016-04-13)
鵬情萬里:無福吃新麥 (2016-04-13)
翠袖乾坤:劉德華罕有開腔講囡囡 (2016-04-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