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許多人會鍥而不捨地追逐自己的所謂目標,旁人都可能覺得他們已擁有太多,只是當事人仍感不足。有些億萬富豪為貪得更多而鋃鐺入獄;有資優生因成績未達頂級而輕生;有業主為求細屋換大屋而捱至身體勞損;有幸福的人為家人未夠百分百體貼而終日吵鬧......這些隨便舉出的常見例子只是冰山一角。什麼樣的水準才叫足夠?這心中的天平影響着個人對人生的選擇,也改變了個人的幸福。
芬蘭有一條長六分多鐘的心靈動畫《The Last Knit》(最後的編織),簡單的內容讓人思考滿足這問題。畫面是一個擅長編織的女士,坐在她的人生舞台上-一個懸崖邊着手編織一條頸巾。每當她覺得頸巾的長度足夠時,伸手去拿剪刀要剪斷毛線,當觸及另一個冷球時卻捨不得放棄,不期然地繼續編織,以至本能地去取身邊一個又一個的冷球,冷落了可以讓她終止的剪刀。頸巾長得垂下了懸崖,重得把拉她向危險的邊緣,她仍未察覺,貪婪着更長的長度。最後冷球耗盡,她已無法停止那編織的動作,竟以自己的長髮繼續去增長那根本毋須要的長度,在她墮崖的一刻已無法伸手取剪刀,當她掛在崖邊的樹椏時才猛然醒覺,一手編織了奪命的頸巾,若不及時放手會性命不保,千鈞一髮之時她咬斷和頸巾交織在一起的頭髮,得以爬回崖上。撫摸着那一直放在椅旁的剪刀,嘆息自己一直忽略剪斷貪慾的機會。
我們為自己創造七彩繽紛的人生,雖能意識到擁有已經不少,但常貪心擁有更多,未懂適可而止,以致把人生推向危險的深淵,緊緊纏繞自己的是親手編織的絢爛和捨不得放下的成就。其實,我們僅需要一條長度足以繞頸保暖的頸巾,太長,成了不必要的纏累。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各自固執着擁有更佳的成就,原來懂得滿足和捨棄才能享受輕鬆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