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中文的字詞,該怎樣寫、怎樣讀或怎樣解的「是非對錯」問題,總是沒完沒了。所有字詞皆可從語法、語意、語用三個方面作分析,當中,語用分析點出了語言運用的歷史變化。活的語言是一個會變化會發展的語言,而中國語文,就正正是如此活躍,生命力旺盛的語言。
中文的字形,由甲骨、金文、篆書、隸書而變化到楷書;再而到今天繁體、簡體字形並行的情況,其間的變化很大。而語音與語義,亦從上古到今,不斷改變。這些改變的原因和過程都很複雜,雖不是一般人能認識,關心的課題,但卻影響茪H們的生活,特別是有孩子還在讀中、小學的朋友。
正字有疑問 家長難解釋
譬如最近朋友來問的「問題」便有:說人運氣差的,該是「倒楣」、「倒霉」還是「倒媒」,哪個才是正確呢?很受歡迎的台灣「教育部」的國語辭典,三個都有收到,並且都各有依據啊!來問的朋友,更附上台灣記者訪問一眾學者論此三個字形解說的短片。
「電」字下面的部件,應否穿頭像簡化字的「m」呢?有孩子正在唸《岳陽樓記》的,來問「去國懷鄉」的「去」與「浩浩湯湯」的「湯」,為何要讀「許」和「商」音?是否一定要這樣讀?還有,「驕傲」到底是否已「變」了褒義詞?為何我們這班當父母的,孩童時最怕讓人說我們驕傲,如今卻說子女是我們的「驕傲」?
還有,那些筆劃應否穿頭?這一筆該長些或短些?凡此種種問題,儘管坊間已有「正字正寫」的字典,似乎仍然未能滿足廣大市民的需要。
我們不能要求大部分的家長,在他們的孩子碰到這樣的問題時,都能給孩子們好好的指導。事實上,不少家長在孩子向他們提出這樣的問題時,才知道原來這個字該這樣寫,那個成語該這樣解釋。他們都笑言自己也要「再培訓」!
只是,如果教育只強調要孩子記住字詞要怎樣讀怎樣解,而沒有向他們說清楚其中的語文知識,如形音義的關係,何時是古音、通假、破音、書音語音等的問題,什麼情況可以變通,哪些情況定要守茈j音,新舊字形的對照,以及他們該如何和怎樣從中去選擇等。這樣的教法,則只會讓中文的是非對錯問題,繼續沒完沒了。■鄭瑞琴 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高級講師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