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國際輿論說,緬甸實際領導人、國務資政昂山素姬選擇訪華先於訪美,說明中美角力緬甸,中國先勝第一仗。其實,國家與國家的關係固然要看一些表面的外交語言和動作,但是更重要的是要看內在的利益聯繫以及維護這種利益關係的政策。
習近平主席在會見昂山素姬時說,「中緬合作今後要向農業、水利、教育、醫療等更直接惠及民生的領域傾斜,使更多民眾獲益。中方也願擴大同緬方在文化、媒體、佛教等人文領域交流,進一步夯實中緬友好的民意基礎」。李克強總理也對她說,「中緬兩國都是發展中國家,更應該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放在優先位置。中緬開展務實合作互補性強,着眼點就是為了增進兩國人民福祉,實現互利共贏。」李總理強調,中方願同緬方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更好規劃重點領域合作。妥善推進中緬油氣管道、密松水電站等大項目合作,提升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水準;促進經貿、農林業等領域合作;擴大文化、教育、衛生交流,築牢兩國民心相通的橋樑。
相信,緬甸各界尤其是人民大眾,會從北京領導人的話語中切實感到中國對發展中緬關係衷心的誠意和務實的做法。而美國方面則會明白,要把緬甸拖入圍堵中國的包圍圈,是不可能的;想要贏得緬甸人民比對中國更好的敬重,也是做不到的。一句話,中美角力緬甸,輸家一定是美國。
中緬關係基礎廣泛
許多人認為,是美國人支持昂山素姬贏得民主運動,最終選贏了軍政府,因此原來和緬甸軍政府保持友好關係的北京要落敗。其實,中緬關係無關社會制度問題,第一,中國對外政策一直奉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核心是不干涉他國內政;中國的對外援助,也不像美國那樣帶有政治上的附加條件,強行推銷美國的價值觀和社會制度。第二、中國人民自身求解放的過程中就是一個反軍閥統治的過程,北京政府儘管基於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和過去的緬甸軍政府保持關係,也從沒有認為這是一個好的社會制度。所以,有人認為北京和昂山素姬在意識形態上有大分歧,這是錯誤的,沒有看到問題的實質。如果美國的智囊據此,就將昂山素姬納入反華同盟中,是十分可笑的。
事實上,美國目前在亞洲搞事,組織遏制中國的陣線,相當程度是利用某些國家例如日本、越南、菲律賓與中國的領土糾紛,而緬甸和中國雖然有不短的陸路邊界,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就經過兩國友好協商劃定了,沒有歷史遺留的問題。倒是緬甸目前還存在的其「邊境特區」的問題和不時發生的戰爭衝突,要得到妥善解決,還離不開中國的幫助。
「更多緬甸民眾獲益」
美國爭奪緬甸曾經也對緬甸軍政府 「輸血」,無奈美國國力下降拿不出更多的錢來。今年7月美國國家安全副顧問本.羅茲出訪緬甸時表示,美國將為緬甸額外提供2,100萬美元的經濟援助,以帶動緬甸經濟發展。但是,這些相對於中國原來投資緬甸輸油管、密松水庫、萊比塘銅礦等大型項目相比都屬於杯水車薪的玩兒。緬甸經濟要發展離不開中國,所以昂山素姬說,緬甸人民珍視同中國人民之間質樸、深厚的「胞波」情誼。感謝中方長期以來支持緬甸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建設。
無可否認,密松水庫、萊比塘銅礦等項目建設曾出現阻滯,這裡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針對中國的外國勢力破壞。但是,從習主席和李總理的講話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已經非常意識到,「援助要惠及人民,紅包要落群眾口袋」的問題。破壞上述工程的做法,就是指這是中國在緬甸圖利,即使是惠及緬甸也只是落在上層的腰包。所以,未來中國繼續在緬甸的合作發展項目重點是使「更多緬甸民眾獲益」,在此基礎上扣緊中緬友好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