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懷舊與代溝

2016-10-08

■ 葉輝

當李克勤、陳奕迅乃至許志安都被新一代視為懷舊歌手,當霓虹燈、黑膠唱片、尼龍床、搖搖椅已成為懷舊之物,當電車、渡海小輪、單層巴士早已變成懷舊的交通工具,好像一切留有美好記憶的人和事物,都在急促的時代節奏中忽爾過時了;然而,懷舊的人日趨年輕化,網絡科技也懷舊起來,比如幾年前出現了一款名為Hemingwrite的電腦化打字機,懷舊已不再局限於上了年紀的人了。

時代的巨輪迅速碾平了一切,世人的生活彷彿缺少可供辨識的刻度,尤其是普及化還不到三十年的電腦、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三、五年就是一個世代,科技很快就遇上了懷舊,彷彿一切都是消費--從食物到書本,從時間到日常用品,從精液、卵子到眼淚、歡笑,不多久都因過剩而過時,都再找不回來了,懷舊似乎就是尋找感動的唯一途徑了。

若干年前,CNN宣佈2011年是美國的「懷舊年」,英國電視劇《唐頓莊園》(Downton Abbey)一直在熱播中,可以說,懷舊在影視作品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肯定,而年輕一代也一樣愛看。懷舊似乎總涉及時間(及時間性)的步伐,以往步伐相對緩慢,如今卻愈來愈快速了,當中都不免涉及時間性,懷舊由是起了某種明顯的變化,亦即記憶的變化--以往世人常駐足於一些卑微的物件面前,長時間不願離去,但如今不是沒有留戀,只是駐足的時間愈來愈短了。

以醫學的角度而言,在十八、十九世紀乃至二十世紀初,懷舊被視為神經學上的疾病,隨茠懋|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懷舊才得以不再被污名化,被理解為一種正常的心理活動;有醫學研究指出,懷舊有助於抵抗抑鬱症、焦慮症,一個懂得如何向後看(因時又向前看)的人,總是忍不住懷念以往,對心理上有莫大的好處,從中可以感的到生活的根源,跟當下有茪ㄔi分割的連續性,從而將生活歷程理順,知道自己從何處而來,並且思考自己的未來將往何處去。

社會心理學家康斯坦丁.斯蒂基特(Constantine Sedikides)指出,在主流文化領域中,懷舊早已成為影視熱門主題,皆因有研究顯示,勇於自我反省的人更樂意懷舊,而專注於追求目標的人不太愛懷舊,聽音樂容易引起懷舊體驗。那大概就是懷舊的「代溝」吧。

然而,懷舊漸漸不限年齡了,斯蒂基特儼然已成為懷舊的代言人,他認為懷舊可喚起珍貴的記憶,讓世人相信自己的價值,那就會以更有意義和更積極的眼光去體驗生活,與他人的聯繫得更緊密,對陌生人更慷慨,這無疑有助於降低世人的孤獨感,使人感覺溫暖。

許多人將懷舊定義為用往事與現狀對比,然後自我暗示,昔日比當下更美好,那會讓世人後悔及難過,甚或對當前生活不滿。斯蒂基特指出,如果懂得將往事看作人生的存在方式,思考過去對當前生活有何好處,無疑可從懷舊中獲益良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