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粵語講呢啲:失手.失拖.甩拖.甩轆

2016-10-11

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頭兒:老總問大家可否確保明天推出的項目順利進行?

60後:絕不會「失手」!70後:絕不會「失拖」!

80後:絕不會「甩拖」!90後:絕不會「甩轆」!

香港人在不同年代,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用語,從「失手」到「甩轆2」便是一個上佳例子。雖然「甩轆」已是現今的主流說法,但其他幾個仍在使用中。

開講有話(常言道):「人有失手,馬有失蹄3。」從中不難領會「失手」就是有所失誤。

至於「失拖」,筆者有這樣的解說:拖者拉也,「失拖」即拉不住。拉得住可看成經得起考驗,意即沒多大失誤,因而「失拖」可相當於失誤。

至於「甩拖」就有段古4:清末(二十世紀初)是廣東水路客運全盛時期。由於河道淺,客船及貨船不設引擎5,且都是由蒸汽推動的小火輪拖着航行;直至航程結束,小火輪便實行「甩拖」(解脫拖纜)。在正常情況下,小火輪在操作上甚有保證,即不會無故「甩拖」的。後來人們就用「冇甩拖」借指沒有失誤。

「甩轆」是港式粵語,指行車時輪胎突然飛脫。輪胎在飛脫後有可能擊中其他車輛或途人,造成傷亡或車禍,後果可大可小。有人就用「甩轆」來形容在操作上出現了一些頗嚴重的事故或發生了一些頗大的差錯。

上述用語都是比喻出亂子、出岔6子,以致期望能辦好的事卻辦不到。

示例1:我以為個計劃諗7得好周詳,點鬼知一出街就甩轆。

【我以為計劃已很周詳,誰不知一推行便出岔子。】

「甩轆」一詞後引申了多個意義:

1. 表現不符期望。

 示例2:應該係出賽嗰日有啲感冒,唔係點會身為 學界一百米紀錄保持者都甩轆吖,搞到頭三名都 冇。

【應是出賽當天帶點感冒,不然怎會身為學界一百米紀錄保 持者竟然表現不符期望,弄至三甲不入。】

2. 形容一些欠缺責任感的人的做事態度。

 示例3:佢份人出名甩轆,重要嘢千祈唔好畀佢  做。

【他這人以欠缺責任感著稱,重要東西千萬別交他辦。】

3. 指脫期、甩期,跟不上原定的進度。

 示例4:因人手唔夠,原先下個月完成到嘅計劃應 該會甩轆。

【因人手不足,原先下月可完成的計劃應會脫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阿頭」中的「頭」在粵方言中讀時變調,讀tau4-2, 即原音(tau4)的第2個調。

2 「甩」,粵方言用字,讀lat1;「轆」,粵方言用字,指 輪胎,讀luk1(碌)。

3 「人有失手,馬有失蹄」是多數廣東人的說法,亦作  「馬有失蹄,人有失足」、「馬有失蹄,人有失誤」、 「馬有失蹄,人有失言」、「馬有漏蹄,牛有失腳」。

4 「古」,粵方言用字,指故事。

5 「引擎」是engine的音譯,也稱「發動機」。

6 「岔」讀caa3(詫),即「叉(caa1)」的第3個調。

7 「諗」,粵方言用字,意為想;讀lam2,即「林(lam4)」 的第2個調,也讀nam2。

【專欄簡體版】https://leoleung2016.wordpress.co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