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新界北兩方案 商住比例不同

2016-10-28
■新界北將會發展成可容納25.5萬至35萬人口及提供21.5萬個就業職位的新一代新市鎮。■新界北將會發展成可容納25.5萬至35萬人口及提供21.5萬個就業職位的新一代新市鎮。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港府昨日公佈的《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建議發展東大嶼都會及新界北兩個「策略增長區」,其中新界北會有效利用棕地和荒置農地,並設有物流走廊等經濟活動,料發展面積約為720公頃,可容納25.5萬至35萬人口及提供21.5萬個就業職位。

報告指出,新界北初步發展概念是以綜合規劃形式更有效利用棕地和荒置農地,包括在香園圍、坪輋、打鼓嶺、恐龍坑及皇后山一帶,建設一個新一代新市鎮,並在新田、落馬洲和文錦渡一帶,發展現代工業和需要位處邊境附近的經濟用途,例如發展倉儲、科研、現代物流和其他新興行業。

按25.5萬或35萬人口擬訂

報告又指,考慮本港長遠房屋、經濟、基礎設施等需求,當局為新界北擬訂兩個人口及就業水平各有不同的發展情境。情境一為容納25.5萬人口、高就業人口比例及最低基礎設施需求的發展區;情境二為容納35萬人口、低就業人口比例及較高基礎設施需求的發展區。

在情境一之下,當局以增加就業機會及優化營商環境的規劃原則,增加區內就業集群以改善本港就業機會分佈不平均的情況,人口密度與沙田相若。

交通方面,由於人口與工作職位比例均衡,令運輸基礎設施需求可降至最低,主要利用《鐵路發展策略2014》建議興建的北環線為西面的發展項目提供服務,亦有機會需興建運輸系統延線連接其他市區,以支援東面發展項目。

重住輕商增交通負苛

情境二之下,區內人口及住宅用地較多,人口密度高於沙田,與將軍澳相若。交通方面,由於就業人口低,居民乘搭交通工具往返市區的次數較多,除了興建北環線、運輸系統延線外,亦需改善南北道路網絡。發展局發言人表示,規劃會保留有價值的原居民及非原居民聚落和常耕農地,而郊野公園亦無納入是次規劃之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