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素有「石屎森林」之稱,高層混凝土建築物林立,但鍾國輝指,其實鋼結構建築比起傳統混凝土結構,承托力及抗震性都明顯優勝,但過往由於鋼材價格偏高,影響了普及程度。他表示,隨着鋼結構建築造價降低,加上澳門等多個地方鋼材建築非常成功,認為那將成為未來建築的發展方向。
實積較混凝土建築大一成
鍾國輝表示,對比傳統混凝土結構,鋼構建築的承托力高約20倍至50倍,所以越重的建築物,越適合使用鋼構工程。同時,以相同大廈計算,鋼構大廈的實用面積較混凝土建築大約10%,且抗震表現更好,「所以寫字樓更喜歡使用鋼構建築,租出去的面積更多,收益更豐。」
雖然鋼構建築好處多,但鍾國輝表示20年前鋼材價格及相關工程成本很高,故難以普及,「(上世紀)80年代香港其中一座最知名的鋼材建築是匯豐總行,它的結構用鋼件都在英國製造運送而來,成本當然高昂,」但近年情況不再一樣,「珠三角有眾多鋼廠,可以在當地做好鋼構預製件,運至香港交由工人組裝。」
他進一步指,今時今日如相同條件的大廈,在香港做的混凝土結構,比內地鋼構建築的造價更貴,可以預期鋼構建築將進一步普及。
鍾國輝指,近年不同地方採用內地鋼材的情況愈來愈多,如澳門便有大量的成功例子,「當地的賭場和酒店,大部分以美國標準建築,由香港工程師負責設計,交由內地公司任承辦商,全部使用內地鋼材。」過去五年澳門建築用鋼量接近香港的20倍,發展相當成功。
他又提到,國家近年大力推動「一帶一路」策略,沿路基建發展不斷,「興建高鐵、車站,動輒數以萬噸鋼材」,加上內地不同地方亦有很多大型基建工程,涉及一整個網絡的建設,「譬如在某個地區的銅礦,從煉銅工廠、設備、城鎮,以至用於加強運輸而興建鐵路,以及用作出口的碼頭及海港建設」,都涉及鋼結構建築,相關的工程技術自然有發展前景。 ■記者 姜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