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女富商遭電騙失1200萬

2017-01-27
■女商人疑遇電騙黨,到北角警署報案。 資料圖片■女商人疑遇電騙黨,到北角警署報案。 資料圖片

6次匯款內地賬戶 港澳警方夥公安聯合調查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杜法祖) 假冒內地執法人員「電騙黨」再次出動犯案,一名居住本港但在澳門從商的六旬女商人中招,先後在本港及澳門接獲自稱速遞公司及內地執法人員電話,指其寄往內地包裹內藏200多張假身份證。女商人不虞有詐,分6次按指示共匯款1,200多萬港元到騙徒指定內地賬戶,其後發覺遇騙報警。港澳警方正聯同內地公安展開調查,暫無人被捕。

消息稱,案中女事主姓張、64歲,報住港島北角雲景道,於去年11月接獲報稱速遞公司職員來電,稱其包裹正受內地執法機關人員調查,電話其後轉駁至一名自稱為內地執法人員的女子,指在女事主寄往內地的包裹內發現200多張假身份證,涉嫌干犯刑事罪行。

女事主事後分別在香港及澳門多次接獲一名自稱檢察官的男子來電,要求她依指示匯款作調查之用。女事主在本港及澳門的找換店,先後6次匯款共約1,200萬港元到一個指定內地銀行戶口。

於港澳屢接「檢察官」來電

女事主其後就事件與家人商量後懷疑自己已遇上「電騙黨」受騙,遂到澳門司警局報案,並於前日到北角警署向本港警方報案。警方已將案列作「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處理,由東九龍總區重案組第三隊跟進,暫未有人被捕。

由於懷疑嫌犯身處內地,相關銀行戶口亦為內地賬戶,澳門司警局現時已透過與內地公安部門的聯絡機制展開聯合調查。本港警方及澳門司警均呼籲市民一旦接獲來歷不明的電話,應提高警覺以免受騙。

電話騙案 受害人年輕化

假冒內地執法人員電話騙黨近年肆虐,去年3月,元朗一名「隱形富豪」接獲來電,騙徒假扮速遞公司職員及內地執法機關人員,指控事主涉洗黑錢,騙去4,900萬元人民幣(折合約5,844萬港元)。同類電話騙案去年中一度沉寂,至年杪再度飆升,受害人並有年輕化趨勢,去年10月初更一連兩日有多達6人中招,其中一人被騙高達900萬元,而受害人不少是居港或暫居港的內地學生及專業人士。

根據警方統計數字,去年1月至9月全港電話騙案共有732宗,其中假冒內地官員有359宗,佔49%,「猜猜我是誰」則有232宗(32%),虛構綁架有133宗(18%),而9月的成功行騙案件由8月的50宗急升至108宗,增幅達兩倍多,涉金額逾3,000萬元。

警方指假冒內地官員行騙手法萬變不離其宗,騙徒會以「五步曲」(見表)逐步騙取受害者信任和個人資料,最終騙走金錢。

警方早前曾呼籲銀行及兌換店業界發揮「守門員」重要角色,遇有可疑提款及匯款個案即提醒事主,甚至報警求助。

電話行騙「五步曲」

第一步:用軟件程式更改來電顯示,冒充一些特定機構,如快遞公司或入境處熱線電話;

第二步:來電設置預錄語音,指事主有待領郵件或文件等,當事主接聽電話後會按指示選擇和相關人員對話,騙徒便會冒充入境處或內地官員,聲稱事主涉及內地罪案,包括郵遞違禁品、洗黑錢、或身份被盜用等,正被調查及發出通緝令等;

第三步:為增加可信性,騙徒會傳送一些虛假的執法機構網站叫事主自行登入查看,網站會顯示有事主相片和個人資料的假通緝令;

第四步:當騙徒取得事主信任後,就會藉口為證清白,茖ぁD繳交一筆調查保證金或者資產審查等以套取銀行資料;

第五步:為進一步減低事主懷疑及防範,騙徒最後會指示事主先到內地開立新的銀行戶口,將金錢匯入,其後騙徒即以套取的事主個人資料和銀行密碼,或者讓事主下載特定的手機應用程式,遙距監控事主輸入的銀行密碼等,迅速透過網上理財將所有款項轉走。

資料來源:警察公共關係科

製表:杜法祖

防止電話騙案錦囊

■內地執法人員亦絕不會透過電話及網上要求市民交出個人賬戶的網上理財或提款機密碼,或交出款項以證清白,亦不會在網上發佈通緝令;

■如遇到有人自稱執法部門人員或其他機構職員,以不同理由指示市民交出個人資料及財產,應該主動查證及再三向相關機構核實來電者的身份;

■切勿將金錢存入陌生人的賬戶或放在公眾地方;

■切勿交出銀行賬戶號碼以及網上理財密碼;

■切勿向來電者透露子女、親戚或朋友的名字;

■請將上述防騙信息提醒身邊較少留意本地時事新聞的長者及來自外地的親朋戚友。

資料來源:警方

製表:杜法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