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青年議政】置業階梯為誰帶來希望

2017-02-21

楊 云 時事評論員

參選人之一林鄭月娥的政綱在千呼萬喚之下,終於現身。林太的政綱自然備受各方重視,一邊廂其支持者固然對其抱荌玫螫獢A希望看看其打算如何在未來幾年處理一些重要的民生問題;另一邊廂的攻擊者則是要挑剔當中的漏洞,再肆意攻擊。所以,這份政綱既要別出心裁,也要格外謹慎。

政綱公佈當天,我們見到的是一份「簡單版」。它的「官方」名字是《與你同行:政綱「第二步」》,再附以幾個小題︰教育新資源、稅務新方向、置業新希望。在這三個題目中,「置業」問題必定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坦白說,即使現屆政府已「寸土必爭」地覓地建屋,但房屋供應始終落後多年,再加上外部宏觀經濟的影響,以及內部社會的壓力,過去幾年的樓價升幅,確實令一般想置業的市民感到「絕望」。林太這次提出「希望」,似乎有點大膽。這個新「希望」,究竟如何做到?

林太給出的解釋「重新建立置業階梯,為不同收入的家庭提供置業安居的機會」。具體的措施包括增加「綠置居」的供應,讓經濟條件較佳的公屋租戶購買;在居屋之上,則加設讓中產家庭以可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

「置業階梯」其實並不是新事物。早在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執政期間,已有房屋階梯的概念。當年除了公屋、居屋外,更有夾心階層資助房屋,以讓不同社會階層的人都可以踏上置業安居之路。然而,後來因為香港經濟出了狀況,資助置業政策備受質疑及攻擊,最後政策大轉向,政府大幅減少在置業範疇的參與。其後,房屋階梯斷裂,未及修補,演變成今日上車難於登天的局面。

如今,林太提出的「重建」置業階梯,既有董生當年協助市民置業的良好意願,亦汲取了經驗,按照現時的情況,作出調整。筆者認為,新置業階梯,表面上固然是為打算置業的人(包括林太口中的「年輕夫婦例子」)提供更多的置業機會,但給予希望的,還有一班不求置業,但求安居的基層市民。

大家經常聽到所謂公屋「三年上樓」。具體來說,這是房委會定下的政策目標,是指一般申請者(即家庭和長者)首次編配單位的平均時間為三年,而這目標並不適用於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遺憾的是,這個目標現已達成不了。根據最新數據,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7年,截至2016年12月底,公屋輪候冊上已累積了約148,800宗一般公屋申請,以及約133,500宗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這些社會上最基層的市民在等待上樓期間,只能捱貴租、住茤苤B甚至籠屋,情況堪憂。

要加快上樓速度,除了增加新建公屋的供應外,另一個主要途徑就是加快公屋流轉。對於一些公屋住戶而言,多年的廉價租金使其累積了一些本錢。這些公屋住戶為了提升家人的生活質素,也有置業的意願。然而,目前私人市場樓價高企,根本非其可以負擔,而居屋定價與私人市場掛u,也水漲船高。這種情況令這些公屋住戶累積了一定的購買力,但未能找到合適的單位,而另一些輪候冊上的家庭卻要排長龍。

為拆解公屋「難出難入」的困局,現任特首梁振英早在2015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出由香港房屋委員會選擇合適的興建中的公屋項目,以先導計劃形式出售給綠表申請者,定價比傳統出售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單位低廉。這個「綠表置居先導計劃」即是「綠置居」的前身,首批共857個單位亦於2016年10月展開預售。如今林太的政綱正式將「綠置居」納入房屋政策,並增加供應,相信未來公屋流轉的速度可以進一步加快,為排隊等上樓的基層市民帶來希望。

還記得林太當初說了一句「穩中求變的政策可否得以延續」,即被人上綱上線,成為近月的攻擊主軸。如今看來,林太的確是延續了本屆政府的政策。更重要的是,這種延續,並不如其他參選人般提出簡單而虛無的數字(如6成人住公營房屋),而是在現在基礎上,提出一套明確可行的方案。這種延續,似乎更能真正為香港帶來真正的改變,真正的希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