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林鄭政綱務實為民 體現能力與魄力

2017-02-18

張學修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日前,行政長官參選人、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發表初步政綱,提出三個「新」,包括教育新資源、稅務新方向、置業新希望。林鄭月娥建議全面檢視現時教育制度,每年增加50億元教育開支,穩定教師教席;稅務方面則倡議兩級制利得稅,企業首200萬元利潤,稅率由現時16.5%減至10%,又推動額外稅務扣減;房屋政策方面,她提出重建置業階梯,在居屋之上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林鄭月娥所提出的初步政綱,充分展示了其從政多年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及過人的能力與魄力,切中要害,有的放矢,是一份有承擔、有責任、有作為的政綱。

林鄭形容自己的政綱是「一步一腳印,同大家一起同行」,更將實現「關心、聆聽、行動」的競選口號,廣納民意,並誠邀市民討論深化自己提出的措施。 她表示香港人也需要團結,大家願意一同尋求共識,提供良好穩定的環境,讓各行各業繼續發揮所長,為下一代創造更大的發展空間,共同實現這一美好的願景。又強調競選行政長官便是要盡最大努力化解社會矛盾與撕裂,以務實、包容的態度與社會各界共創一個新環境、新氣象。

緊抓經濟發展核心要務

林鄭在初步政綱中承諾上任後會即時實施減稅措施,企業首200萬元的利潤,稅率由現時16.5% 降至10%,估計數以萬計企業減稅40%;首200萬元以後的利潤稅率維持不變,即16.5%。她又提出兩大建議,包括實施兩級制利得稅以減輕中小企負擔,以及提供額外稅務扣減鼓勵研究及開發,推動創新及科技發展。這些都是能夠為本地企業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刺激經濟的活躍度,有效推動地區發展的主力源泉。

針對港人長期面臨的住房需求問題,林鄭在政綱中提出了「置業新希望」。包括邀請各界以全面、宏觀態度檢視土地來源,包括維港以外填海、舊區發展、新界棕地、郊野公園邊陲等;增加「綠置居」供應,在居屋之上構建中產家庭可負擔的「港人首置上車盤」,重建置業「階梯」。而在投放「教育新資源」上更是加大力度,包括每年增加50億元的教育經常開支;訂立幼師薪級表;改善中小學教師編制;將短期合約教席轉為常額教席;增加對融合教育及特殊教育的支援;改善學校硬件及軟件建設;資助高中畢業生升讀自資院校大學學位課程等。

着重回應港人切身需求

當前香港發展雖然存在多項問題,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城市,競爭力仍然在於經濟。香港的政制改革及發展固然重要,但經濟才是引領香港不斷邁進的「龍頭」。無論在任何時候,這一基本點都不能「失焦」。行政長官選舉歸根到底是比政綱、比真本事的一場公平競爭之舉。當前其它參選人都在相關領域提出了政綱,但參選人政綱並非是「嘩眾取寵」的「口頭之爭」、「意氣之爭」。如果所提的政綱只為博取話題,甚至是為了拉攏激進人士,這將很有可能對香港社會造成進一步的撕裂。退一步來說,即使有關當選人能夠成功當選,其之後的施政也會因為政綱的根本性問題無法得到修正,對香港社會整體的發展也將有害無益。同時更有選舉人炒作「民意調查」,意圖推高個人的支持度,這更是「放錯重點」的行為,民意從來都不是能夠去操縱的,只有以切實的政綱踏實進取,才能夠真正守護香港根本利益。

林鄭月娥所提出的初步政綱充分反映了其豐富的經驗、卓越的能力與充分的責任感,從中同時展示了她對社會各項問題的深刻認識以及精準把脈。有關政綱不僅建立在清晰、積極、統一的願景之下,而且相關措施更是具體、適度、務實的。因此無論是從整體佈局,還是具體措施上,林鄭的初步綱領都是非常出色的,相比其他參選人來說更為務實為民,是真正維護香港根本利益的綱領。各界各派應從政綱出發,釐清哪一位人選最具特首資格及能力,為香港未來發展方向投出有意義的一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