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晚上和歐巴到外面吃完飯散步回家,路遇水果檔在賣新鮮甘蔗,便買了一根回去。
我小的時候有幾年住在粵北的甘蔗產區英德,吃了不少的甘蔗,也順帶在蔗農處學會了選甘蔗的小竅門,就是看甘蔗身上是否有蟲眼,是否有霜凍過的裂紋,如果兩者皆有,就證明這根甘蔗十有八九是甘甜的,因為它糖分高,所以才會有蟲子去吃,才會被寒霜凍至迸裂。
果不其然,買回去的甘蔗被歐巴高度讚賞,牙口不好的他一口氣啃了半根,許久不曾正眼瞧我的眸中也多了幾縷甜蜜的柔情。
我喜歡旅遊,多是去一些尚未被過度開發,遊客甚少的地方。倘若到了一座新的城市,我亦不喜歡到人多的景點,還如同在自己生活的城市一般,放下行李安頓好,便安步當車到當地的菜市場、小巷子去閒逛一番,不為美景名勝,只為覓得美食。在一個吃貨的眼裡,旅途中最好的風景莫過於所到之處的特色小吃,最好的小吃往往是藏身於深巷不為多數人所知,而在菜市場裡,你能看到每個地方獨有的食材。和許多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一樣,如果每天不吃上一餐大米飯,我就會感覺這天根本沒有吃飯,我唯一喜歡的麵食就是餡餅,從前還喜歡肉食的時候吃過各式各樣的肉餡餅,近幾年改吃素後又吃過各式各樣的素餡餅,所吃過的令我滿意的餡餅為數不多。
大約八、九年前,我從市區搬到梧桐山腳下的村子裡居住。到了村裡以後我又開啟了逛菜市場和小巷子的模式,我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除了看書寫字,便是逛逛吃吃。逛着、吃着,看着村裡的小街、巷道內的餐館、小吃店一間間走馬燈一般地更換着,換老闆、換廚師、換菜系......
就這樣不經意地發現偏冷的小巷裡一間小吃店,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常常留意的是店名,這間彈丸小店名字首先吸引我的眼球,叫「八九不離食」,藍幽幽的燈箱上幾個白色的隸書字,在一水兒花裡胡哨的店面中頗有些素淡。
除了別致的店名,這簡約的半清新半文藝範兒的小吃店,在村裡眾多的小吃店裡並不起眼,引我注意到它的是店裡掛滿的一排小竹片兒,上面用毛筆寫着菜品名稱,其中有一塊「玫瑰餡餅」讓我駐足,試吃之下,玫瑰餅的酥皮脆而不粉,竟還有着幾分嚼頭,蜂蜜漬成的玫瑰花瓣從內到外滲出香味,入口甜而不膩,咀嚼下肚,口中猶有玫瑰的餘香,除了玫瑰和酥皮的味道之外,總還有一種令人說不清道不明的味道,這味道讓我感覺恍惚。回頭再看小黑板上寫的「吃玫瑰餅,留玫瑰香」,頗覺吻合。
店主悠悠是個溫和的女子,她雲淡風輕地解釋,因為忘不了當初和她一起吃玫瑰餅的人,因而學會了做玫瑰餅,她在遠離城市喧囂的地方做玫瑰餅,看似並未忘卻,其實是對過去的一種釋懷。她說有些東西不是因為有多好吃,味道有多特別,而是它的味道是你心底抹不去的記憶。這個年輕的女子,她做了一份記憶,而我品嚐了一份記憶。
村裡孩子們放學的時候,悠悠在店門口擺出了「小確幸」水煎包,每個包子都做得圓圓的,萌萌的,很快被孩子們哄搶一空,看他們邊吃包子邊雀躍着遠去,連背影都寫滿了「小確幸」。未來的某一天,他們在別處吃水煎包的時候,也會有一份關於今天的「小確幸」記憶吧?
此後拉了一位成都的閨蜜花花去幫襯悠悠,店裡的辣椒油讓花花嬉笑之後泫然欲泣,因為她從浮在麵湯上的辣椒油裡嚐到了家鄉的味道和外婆的氣息。作為一枚吃貨,我向來以為,一個地方的小吃能代表這個地方的氣質。悠悠和她的玫瑰餅未必能代表梧桐山的氣質,或許她能代表的是遠去的記憶,反芻你記憶中食物的美好味道,你便有小確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