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模擬試題

2017-03-02
■香港政府計劃在廣州南沙建立粵港澳深度合作區。圖為南沙新區。 資料圖片■香港政府計劃在廣州南沙建立粵港澳深度合作區。圖為南沙新區。 資料圖片

資料A:某智庫評論文章

香港一直缺乏土地資源,於居住用地、醫療用地、厭惡性設施用地,如堆填區、焚化爐、興建骨灰龕等問題上都有其迫切性。

有學者認為,效法澳門借地發展的方案值得借鏡。澳門大學於2013年在珠海租借橫琴一平方公里土地作擴展,為期40年,租金為40億澳門元,較原先的氹仔校園大20倍。澳門與珠海市只為一河之隔,所租借的地方亦由澳門政府以澳門法律管轄,亦強調租借後的土地有足夠的自由發展學術研究,言論、出版等的自由亦得到保障。

就有關的借地方案,學者認為有足夠的參考性。除了有先例可循外,兩地緊密的關係亦有利方案推行,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和《粵港合作框架協議》 保障了香港與內地在專業服務、旅遊、物流、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合作。

香港政府有意在廣州的南沙租地100平方公里,籌建採用香港稅制和法律的「香港園」:園區內會擁有多產業配套,以容納公屋、安老中心、學校等公共設施,或有效紓緩香港內部土地不足的問題。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通車後,「三小時生活圈」足以支持區內的融合。

但有團體聲稱,特區政府此舉是「逼港人上內地」,令「香港園」內居住或工作的人被標籤,不利社會和諧;擔心發展後的「香港園」非如理想中自由。

團體提出反建議,認為填海、開發郊野公園、發展「棕地」、開發岩洞等方案較為恰宜。

想一想

a . 以借地方法來解決土地不足問題牽涉不同的持份者,這些持份者之間會有什麼價值衝突?解釋你的答案。(8分)

b. 你認為向內地借地的方案是否解決香港土地不足問題的最有效方法?試加以論證。(12分)

【題目拆解】

a題拆解

此題為「持份者」相關的題型,學生需要指出「借地政策」所牽涉的持份者(如香港政府、內地政府、香港市民、商家/業界、本土團體等),同時需要明確地指出持份者的不同意見所牽涉的價值觀。回應此題時,學生可利用以下步驟進行思考:

1. 先列出相關的持份者、立場、價值觀、理據;

2. 將不同立場的持份進行配對;

3. 找出兩者之間的價值衝突(爭議點)。

以此題為例,學生可以就「借地政策」得出以下不同持份者的立場和意見:

.香港政府(支持):以香港的整體發展為出發點

.內地政府(支持):以照顧香港地區市民對土地的需要為出發點

.香港市民(支持):以生活素質為出發點,借地後可以增加土地興建住宅,亦可安置不同的厭惡性設備

.香港市民(反對):擔心新的發展區不如理想中的自由、方便,亦擔心法律問題

.個別本土團體(反對):考慮香港的整體性,亦擔心此法會破壞「一國兩制」。

b題拆解

題目為比較題,而題目中只提出一個比較項目(借地發展),學生於回應時不單要指出借地的好處或是壞處,更需要自己尋求恰宜的比較項目(如:填海、開發郊野公園、發展棕地等)與借地政策進行比較。

於比較時,亦需要利用不同的比較因素,如可行性、可控性、可持續性、成效、支持度等,陳述政策的利與弊,並於段落中得出與立場相符的結論。如學生未能利用比較因素作說明,分數最多只能達半。

【參考答案】

a . 社會和諧:政府以整體利益出發,提倡解決社會問題;本土團體以本土社群出發,提倡社會和諧。

個人便利:部分市民認為政策有利提供土地解決生活問題;部分市民因個人的生活便利而反對政策。

可持續發展:政府着眼於社會發展,環團着眼於環境的問題;商家着重經濟效益。

經濟效益:部分業界會因經濟效益而支持政策;部分業界擔心政策的長遠發展及市民的支持度。

b. 支持

.可持續性高:粵港關係密切

.可控性高:地域相連,背景相近

.成效高:有效解決香港本土土地不足情況,解決有關的社會問題

.支持度高:解決市民所需

.可行性高:有先例可循,交通、文化背景、發展程度相近

反對

.可持續性低:租地而非擁有,租約的限制

.成效低:未能解決迫切的社會問題,協商時間長

.支持度低:難以決定要求哪些居民遷移,兩地時有矛盾,市民難以接受

.可行性低:持份者間的衝突/意見不同,難以達成共識

.具體細節:租約的具體問題難以解決、法律保障難以維持、邊境是否仍然存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