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新一份《施政報告》的發表,同學應藉此跟進一些重點議題的最新發展,以土地發展為例,政府一直強調土地資源不足,並尋求各種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案,而坊間亦有不少聲音,如向內地借地發展,則是其中一項建議。
合作區定位經濟互惠
是次報告提到,政府將會積極參與「南沙粵港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過往曾有傳聞指出,這項計劃會由香港政府向內地租借廣州南沙的土地,興建公屋、安老中心等設施,雖然最終合作區的定位,在於促進粵港兩地的經濟合作。
不過,同學可由此思考,「借地發展」是否能夠真正地解決香港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
關於借地發展,其實已有先例。澳門大學於2013年向珠海市政府租用橫琴島東部沿海區域的土地作為新校區,並由澳門政府直接管轄,實施「一島兩制」,而澳門政府希望參照「橫琴模式」,以有償方式租借橫琴約十平方公里土地,讓更多本地中小企業能夠到橫琴發展。
交通未必配合 人才或流失
以往曾有學者提出,「橫琴模式」值得香港借鏡,可是這種借地發展的模式存有不少隱憂,首先是交通配套方面,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的工程進度緩慢,而後者就「一地兩檢」落實與否亦未有定論。
同時,向內地租借鄰近土地,合作發展重點產業,無疑會使不少本地企業和資金轉移,或會造成本土職位和人才流失。
通識科講求多角度思考,同學在探討「借地」能否作為填海、開發郊野公園等以外的土地資源時,亦可反過來想一想,香港實際上是否缺乏可供發展的土地資源。
單就啟德發展區而言,總面積逾320公頃,可謂是香港市區最大的空置土地,但根據規劃署公佈的「啟德發展檢討研究」,目前只有40公頃預留作住宅用地,而公私營房屋的比例仍未有確實數字。
同學可進一步思索以下問題,究竟什麼才是香港土地問題的關鍵?而政府的土地規劃,又能否對應香港土地問題的核心? ■馬燕雯 通識科5**狀元
延伸閱讀
1. 《南沙「香港園」首列粵政府工作安排》,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1/20/YO1701200016.htm
2. 《廣東建粵港澳創新圈 設青年創業基地》,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12/02/YO1612020016.htm
3. 《【施政報告】為港人港企合作區掌發展機遇》,文匯網:http://news.wenweipo.com/2017/01/18/IN17011800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