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新化石揭「世界屋脊」曾是低地

2017-04-19
■新化石證實「世界屋脊」在2,600萬年前是低地。 網上圖片■新化石證實「世界屋脊」在2,600萬年前是低地。 網上圖片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由印度板塊與亞洲板塊碰撞而隆起形成,但對其隆起時間及環境演變,科學界一直爭論不休。一部分學者認為,青藏高原在兩大板塊碰撞的早期,即距今5,000萬年前已形成,在距今3,000萬年前或1,500萬年前達到現在的高度。另一部分學者認為青藏高原直到晚中新世,即距今約700萬年前才「長高」。

同層生物來自溫濕地區

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工作人員介紹,該所吳飛翔團隊通過研究特定魚類化石及其伴生植物化石,發現青藏高原腹地在距今2,600萬年至2,400萬年時依然是溫暖濕潤的低地,依據是在近5,000米海拔的高原中部新發現的攀鱸化石,其被命名為「西藏始攀鱸」。

攀鱸與鬥魚、天堂魚等是「親戚」,目前主要分佈在南亞、東南亞和非洲中西部熱帶地區,通常生活在呈缺氧狀態的水體裡。吳飛翔表示,「西藏始攀鱸」是攀鱸科迄今發現的最早且最原始的化石,並在這個標本中發現了迷鰓,「說明牠很可能生活在溫暖濕潤的環境,換句話說,當時青藏高原腹地的環境與今日南亞、東南亞某些地區的環境相似」。

此外,與「西藏始攀鱸」同層的植物群落、昆蟲和其他魚類,同樣是溫暖濕潤地區的典型生物。吳飛翔表示,這些證據說明當時高原內部尚未明顯隆起,來自印度洋的暖濕氣流可以「長驅直入」。 ■中新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