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又是教育界同工找工作、轉工作的高峰期。筆者有不少舊生剛完成教育文憑,立志投身教育界,故亦開始忙於寄出求職信,希望找到一個教席。
當中,有一位非常有心的準教師問筆者,究竟教育理念要怎樣寫才能得到校長的青睞(按:大部分學校會要求應徵者附上一份教育理念),筆者反問了她一句:「為什麼你要當教師?」她沉默了一下,堅定地回答:「我想幫助現在的學生。」
傳道授業解惑
這個答案,筆者認為她絕對有資格當一位老師了。韓愈《師說》對老師的責任有精闢的解釋。文章開宗明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的確要幫助學生,而幫助的方向正是以上三個方面。
既然老師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故無人可以不從師。韓愈之所以要於文中釐清老師的作用,正要藉此說出從師的重要。
因為人並非天生便懂得一切,故極需要有老師於人生路上作不同程度的指導。因此,老師與學生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而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可以是非常深遠的。縱觀現在有愈來愈多年輕人選讀教育系,投身教育界,原因是教師「人工高、福利好、多假期」,這種偏離教育應有理念的想法,令筆者最為痛心。
說實在,韓愈寫《師說》的用意並非說明老師的責任,而是對當時社會流行「恥於從師」的不良風氣作諷刺,筆者只是借題發揮而已。
當然,老師持一種怎樣的理念去教學固然重要,而學生亦不宜像韓愈其時的士大夫那樣,認為自己從師是為人嘲笑的行為,畢竟人是需要從學習中進步,從不同人的身上學習到不同的優點。
以下為《師說》節錄: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吳一敏 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中文科主任
模擬練習
1.作者認為老師的職責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為什麼作者認為人必須要從師學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老師的職責是傳授學生儒家之 道,傳授課業及解答學生的疑惑。
2. 人並非天生懂得所有道理及事情,故定必有疑惑。如疑惑存在卻未有找老師解決困惑,那麼疑惑便無法釋除,故此人必須從師學習。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