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生活點滴:母親與書

2017-05-20

■ 俞慧軍

母親目不識丁,但母親卻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

讀初三那年一個寒冬日,細雨夾衼詘菃N風一個勁地吹,母親披茈~祖母留下的那件舊羊皮襖,站在家門口癡情地張望荂F我驚詫:銀絲飄逸的母親莫非在盼望遠房的親戚?待我回到溫暖的家裡,噴香撲鼻的菜餚映入眼簾:八菜一湯。這是母親拿手的家常菜;如此豐盛的晚餐分明是過大年時才享用的。究竟為誰而備?正在納悶間,門外傳來一個聲音:「大嫂子,書給你送來了,問問你兒子還需要啥些書」?循茩蕙P親切的話語母親把客人引進的家門。「許老師!」我一眼認出來了。這是我小學三年級時的班主任老師。還是那一頭濃密的短髮,只有那雙慈祥的眼睛更明澈了。當我從許老師手中接過《當代中國歷史》、《當代中國歷史名詞註釋》這兩本書時,欣喜之情溢於言表,這一晚我失眠了。竟然至今都回憶不起當時是如何送別許老師的,但記憶的熒屏上卻清晰地鐫刻茈擦邠飢畯仵捖o件事。

母親為我借書的謎團直至我讀高中後才解開:原來為借這兩冊書,我曾寫過幾張字條託高年級的幾位同鄉尋找過,但終未如願。正是這張字條被母親洗衣時發現了,精明的母親雖讀不懂紙條上的字,但憑茼o的直覺找到了許老師。據母親回憶,為借這兩冊書,許老師專門去了一趟相熟的同窗好友那裡才借到的。記得讀小學三年級時期末一門功課只考了62分,母親得知後甩出一句話:「62分就是不及格。」母親的這句話至今在我心頭掂茖I甸甸的。19歲高中畢業的那年秋天,我擔任了一所中學初二的語文教師。赴教前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母親喚來木匠,專門打了一頂書櫥,把我學生時代的書籍拾疊整齊後放進書櫥。恢復高考第三年,母親還悄悄一個人來到教了20多年書的舅舅家,讓舅舅挑選了兩麻袋書,母親星夜兼程10多公里肩挑蚖隻^家。

歲月荏苒,參軍離家前,我把書清理了一遍。對「文革」時期的書籍袑i後放在堂屋的一個角落,讓妹妹閒時賣給收廢站。誰知到部隊後不久,妹妹來信講,母親執拗不肯把書賣給收廢站,還罵妹妹:「敗家貨,哥的書也敢賣。」父親曉之以理,但無論誰的勸說,母親都不聽。至今那些書還躺在鄉下老家的小屋裡。

母親有個愛好,幾乎每天都要看中央電視台晚間的新聞聯播,不識字的母親看不懂卻能聽得懂。妹妹調侃問母親:「能看懂嗎?」「有啥勿懂咯」。母親悟性極高,當年的播音員新秀李瑞英、羅京,老將趙忠祥、杜憲她都報得上名字對得上人,晚上看了新聞、白天還能給左鄰右舍講新聞。母親不識字,卻愛書,這是事實。常言道:知兒者莫過於母親。我的愛書讀書之好也許是恩澤於母親有心栽下的那片綠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