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美國哈佛大學是全球學子夢寐以求入讀的頂尖學府之一,哈佛大學香港校友會於2015/16學年首次於香港推出「哈佛圖書獎」獎學金,全數資助本港中學生赴哈佛就讀暑期課程的學費旅費住宿費。獎學金首屆得獎者劉璟恆,便在去年暑假前往當地修讀太空探索、天體生物學及寶石的課程,有機會學習開採及鑑定寶石等知識,他更曾與一名逾80歲的婆婆當上同學,並深深感受該校學生的學習熱情。有關經歷更讓他重新思索個人前路,決心放棄原獲取錄的大學工程課程,重新報讀自己感興趣的地球科學學科。
獎學金資助暑期課程
有逾百年歷史的「哈佛圖書獎」,由哈佛香港校友會在2003年首次引入本港,旨在獎勵成績優異、具備優秀個人特質或對社會及學校有貢獻的中五生,得獎者可獲得哈佛學者或校友撰寫的書籍;而大會於2015/16年首度增設獎學金,讓當中數名中學生免費赴美修讀哈佛為期約7個星期的中學暑期課程,選讀一個8學分或2個4學分課程,讓他們認識各地文化,及為將來升學做好準備。哈佛香港校友會委員會聯席主席李智滔表示,大會特別希望能讓家庭經濟條件有限、未必可到外國升學,甚至未出過國的學生,可以免費到海外學習及體驗。
首屆獎學金得主之一的劉璟恆去年暑假獲資助到哈佛,他分享說,自己修讀了多個有關太空探索課程,內容包括天文學家如何利用科學方法尋找外星生命,以及衡量行星是否宜居等,另亦涉及行星組成的礦石和鑑定寶石學科,了解礦石礦物含量等等。他續指,自己高中有修讀地理科,亦很喜歡地理知識,惟在港學習多停留於背誦層面,而在哈佛則有機會前往緬因州的礦場採礦,親身了解礦物成分。
婆婆同學貫徹終身學習
劉璟恆又表示,其礦物課的同學有不同背景和年齡,當中更有一名80多歲的婆婆,她年輕時因照顧家庭而未能完成大學,因此趁退休後就回到哈佛,貫徹終身學習。去年升讀大學工程科的他又提到,感到哈佛與香港的學習氣氛大相逕庭,當地學生往往對就讀學科非常投入和熱愛,例如天文學的同學能自發背誦美國太空總署執行不同任務的日子,每當有學術討論大家亦會很熱衷,相比下「香港學生最關注的就是考試、成績、前途等問題,我不知道是否環境把他們變成這樣......」
他又坦言,重新思索下有感工程學科並非自己興趣,故去年底毅然棄讀,並計劃重新報讀真正心儀的地球科學。
同為首屆「哈佛圖書獎」獎學金得主的陳衍汶,則在當地修讀藝術及寫作課程,更與美國著名當代藝術家Annette Lemieux交流,創作富香港特色的霓虹燈牌。
她續指,雖然在港亦有機會接觸美術和英文寫作,但往往要跟着文憑試評分標準,發揮空間有限,「但藝術就不應被框着」,認為哈佛課程提供了從不同的方式表達意念的機會。
本年度的「哈佛圖書獎」頒獎禮將在本周五(26日)舉行,今屆有來自219所中學及超過630名學生參加,並選出兩三名獎學金得主,他們將於2018年暑假前往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