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呆呆
5月20日這天,微信紅包裡伴隨着一句「我愛你」收到了5元2角錢,一愣之下,我才反應過來這天是已流行了好些年的網絡情人節。由於「521」和「520」的諧音同樣是「我愛你」,所以這個網絡情人節又延續到了5月21日。據說在韓國,5月21日又被確定為夫妻節。
除了情人節、夫妻節之外,近些年興起的網絡節日還有一些「無厘頭」的如11月11日的光棍節、9月20(就愛你)的表白節、5月17日(我要吃)的吃貨節、5月27日(我愛妻)的愛妻節、8月18日(八一八)的八卦節等等,這些節日基本的共同點就在於他們的阿拉伯數字的字形和諧音,一經網友創立,便迅速地在互聯網上傳播開來。
在互聯網還未像現在一樣普及的年代,大部分人曾經用着BP機(傳呼機)到處去找固定電話覆機,也曾大量地使用過一段時間的阿拉伯數字。親朋好友通過BP機相互聯繫,顯示屏上出現的是姓名的數字代碼。那時候,年輕的戀人們也曾在BP機的留言中用「1312」來表示對對方「一心一意」的想念,用「13121314」來表達彼此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愛意,和今天的網絡節日同出一轍,但又不盡相同。
其實除了網絡上的各種數字節日,無論古今中外,數字一直以來和我們的生活甚至和我們的生命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日常乘坐的飛機、火車、公共汽車是一串串的數字,我們日常所用的各類證件是一串串的數字,我們在銀行的存款是一串串的數字,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是一串串的數字,我們出生的年、月、日、時辰是一串串的數字,構造我們生命的遺傳基因也是一串串無法詳細解讀的數字,從這一串串數字中又衍生出了西方的占數學和東方的周易等占卜術,也因此滋生了許多對此癡迷的迷信者。
在東方的宗教傳說裡,釋迦牟尼一誕生就會說話走路,他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7步,每走一步,地上就開出一蓮花。在西方的宗教傳說中,上帝用七天創造了世間萬物。中國漢族的殯葬習俗有「七七四十九日」的供祭講究,西方也有「七宗罪」的說法,連地理板塊也有七大洲之分,彩虹有七種顏色,音樂有七個音符,一周以七天計算,還有神話故事裡的《七仙女》,童話故事《七個小矮人》等等。
9是數字裡最大的正整數,中國古代的皇帝被稱為「九五之尊」,官員們被分為九品,對犯法之人要「誅九族」,冬天的節氣「數九寒天」歷經九九八十一天,太陽系有九大行星,大力士被稱作有「九牛二虎之力」,信守承諾謂之「一言九鼎」......就連神話小說《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取西經也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難方能成功。看來9不單是最大的正整數,而且是分量最重也最神秘的數字。
作為一個寫作者,我一向注重文字,對數字不太敏感,但惟獨對數字裡的7和9比較感興趣,除去我的愛人和孩子的生日裡包含有這兩個數字的緣故,更是因為它們的神秘和奇妙。
近兩年在做電影,發現用數字命名的影片頗多,譬如膾炙人口的《007》系列、《7》、《9》、《11》、《11:14》、《2046》、《2012》等,還有我幼年時看過的《405謀殺案》,三十多年過去,故事的內容早忘了,名字卻一直記在腦海裡。用數字給電影命名,易記,也容易勾起人觀影的好奇心。
自從進入網絡時代,數字有了更多的變化,愈發地貫穿了我們的生命,也貫穿了我們的生活。其實說到底,數字還是那個數字,從來沒有變過,變的只是我們的心境罷了,而只有我們的心可以主宰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