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之寓言,常比較兩種境界之人,讓讀者了解境界有高低之別。諸如《逍遙遊》中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境界不同,結果是天淵之別。
莊子認為成就之高低跟視野與識見有關,心有多大,成就便有多大。相反,目光如豆,見識不多之人,既羨慕別人偉大的成就,卻只懂得運用平庸的手段與方法。這於莊子眼中,只是淺陋且可笑之人。有關討論,見於《莊子.外物》︰
任公子為大鉤巨緇,五十犗以為餌,蹲乎會稽,投竿東海,旦旦而釣,期年不得魚。已而大魚食之,牽巨u錎,沒而下騖,揚而奮鬐,白波若山,海水震盪,聲侔鬼神,憚赫千里。
任公了得若魚,離而臘之,自製河以東,蒼梧已北,莫不厭若魚者。已而後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夫揭竿累,趣灌瀆,守鯢鮒,其於得大魚難矣,飾小說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是以未嘗聞任氏之風俗,其不可與經世亦遠矣。
(雜篇.外物第二十六)
任公子能釣得大魚,惠澤眾人,其成功之關鍵是志向遠大。任公子明白要釣不凡之巨魚,便要使用非凡的工具,在不尋常的地點與具備非一般的耐性。任公子脫俗之氣魄風度與超群驚險的行徑,是其釣得大魚的關鍵。
一些空談理念的淺薄之輩只會羨慕任公子卓越的成果,並妄想以普通的工具釣大魚,結果可想而知,釣得的都只會是一般的魚,沒可能會釣得大魚。
最後莊子以此為喻,說明治國之道亦然,心不像任公子那樣大,作為也只會是一般而已。
譯文
任國公子製了個大魚釣並繫上粗大的黑繩,用50頭牛牲做釣餌,蹲在會稽山上,把釣竿投向東海。每天釣魚,整整一年也沒釣到任何魚。不久有一條大魚吞食魚餌,牽茈角j的魚u,急速沉沒海底,又迅速地揚起脊背騰身而起,掀起如山的白浪,使海水震盪,吼聲如鬼神,震驚千里。
任公子釣得這條大魚,將牠切割並製成魚乾,從浙江以東,到蒼梧以北,沒有誰不飽餐一頓。從此那些淺薄之人和喜好品評之士,驚歎此事並互相告知。他們拿茬足騊溼楚A在山溝小渠旁,等候小魚上釣,要想釣得大魚實在太難了。修飾淺薄的言辭以求崇高美譽,對達至通曉大道之境而言距離實在太遠了,故此未曾明瞭任公子的志趣作風,他們要治理天下,那還差得很遠呢。
模擬試題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
1. 「已而後世輇才諷說之徒,皆驚而相告也。」
參考答案:
1. 「從此那些淺薄之人和喜好品評之士,驚歎此事並互相告知。」
■謝旭(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任教,教授中國文化課程。考評局資深主考員與閱卷員。哲學博士、文學碩士、專欄作家。「序言教育集團」、「PROLOGUE網上補習」教育總監、中國語文科與通識教育科名師。)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