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承鈞
早前,河南一位年富力強的媒體人兼雜文家突兀去世,令人震驚。幾天前我等還同車外出采風,他還主持了研討。尤可悲者--他非死於絕症或災禍,而是墜樓--禍首竟是抑鬱症!
沒有任何先兆,令人百思不解!送行者個個神色黯然,親友更是泣不成聲。有人打出「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的輓聯,有人打出「一路走好」的橫幅,白紙黑字,字字刺眼、句句剜心!
對此突發悲情,我有切身體會。八年前的金秋,吾妻也是因抑鬱症而溺亡,這一慘劇的陰影將纏繞一生,每每想起,便悲從中來!可悲中更多可怕!好好的人生,偏要自尋短見,真的讓人匪夷所思不可理解。
常人哪裡知道:求死是抑鬱患者不可自拔的終極選擇!抑鬱症本質是自我封閉,封閉可以緩解他(她)的傷痛,但又導致向縱深發展。於是他們要尋求保護,死才是他們最佳的終極保護。求死很容易也最簡單,為此可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可以一往無前「視死如歸」!據報道,目前世界上死亡率最高疾病是癌症,其次便是自殺。全球每年約有100萬人自尋短見,其中70%是抑鬱症病人。專家斷言:這種情況正「與時俱進」,抑鬱症已然成為人類第二大殺手!
多年來,抑鬱症輕生者不計其數,包括政壇領袖、著名作家、畫壇聖手、文體明星、職場精英以及普通百姓。名人為例,過去有科學家牛頓、哥白尼,音樂家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畫家梵高、畢加索,詩人葉賽寧、普希金、萊蒙托夫,作家巴爾扎克、海明威、川端康成,影星阮玲玉、瑪麗蓮夢露等等社會名流,近年又有徐遲、海子、顧城、張國榮、三毛、陳琳、李恩珠等名人。
我對各種葬禮中頻頻出現的「一路走好」四字非常反感、很不贊同。明明是英年早逝或因禍罹難,卻要逝者「一路走好」,實在難以理解。性命都沒了,還怎麼一路走好?很有點「自欺欺人」的況味。我們都是無神論者,哪裡有什麼天堂、極樂世界?「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願逝者安息,生者珍重,才是最好的祈禱。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統計,目前全球有逾3億人罹患抑鬱症,佔全球人口4.3%,近十年增速為18%,其中中國有5400萬患者,加上尚未就診者,中國潛在抑鬱者接近1億人。據調查,在自殺和自殺未遂者中,70%是抑鬱症病人。精神科專家認為:抑鬱病人如果不治療,有三分之一人或可自行康復,大多數患者則會飽受折磨、引發「生不如死」的意念,其中三分之一最終會踏上輕生之路。這是因為他們大腦因長期抑鬱而對生活厭倦和絕望。
一位精神科博士對我說:「當一個人覺得生活毫無意義,時刻被痛苦纏繞,春風陽光、美景美食乃至愛情親情都激不起他們的快感時,活着就沒有任何意思了,盡早『解脫』就變成他們的唯一選擇了!」也有個別患者平素看上去很正常,而當病情發作,卻會「心血來潮」以極端手段了斷生命,河南這位雜文家就是如此,張國榮、三毛等等也是如此。這種突兀發生的慘劇,更令人防不勝防、徒喚奈何!
抑鬱症患者的痛苦,我是歷歷在目的。他們沒有常人的樂趣和盼望,整天不思飲食、整夜失眠、如喪考妣、垂頭喪氣......那種「可憐相」實在令旁觀者不寒而慄難以承受。此時,他們已經接近輕生的邊緣了。
當然,對抑鬱症也不必過於擔心。隨着醫學的不斷發展和生存意識的不斷提升,抑鬱症並非無法根治。正面範例也不少!美國第16任總統林肯(1809-1865),年輕時曾患抑鬱症,一度也有自殺傾向,他坦承自己是「活着的人中最痛苦的一個」。就任總統後還經常失眠、悲觀絕望。結果他憑堅強的毅力研究出對付頑疾的方法,終於一步跨出絕境,最終戰勝了抑鬱症。
英國首相丘吉爾(1874-1965)是二戰中帶領英國人民取得反法西斯勝利的民族英雄,同時也是一位抑鬱症患者。他戲稱抑鬱症為「黑狗」,告誡人們「當黑狗咬你時,千萬不要置之不理,如果伴有自殺念頭,就趕快去看醫生!」在醫生的干預下,丘吉爾終於從憂鬱症糾纏中勇敢站起來!人生短暫,性命無價。生命只有一次,輕生是人生最大的悲哀。恩格斯說過:「死不是逝者的不幸,而是生者的不幸!」我們該更加熱愛生命,更加關注抑鬱症病人的痛苦,套用那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訓,理當「病吾病以及人之病」,給抑鬱病人最大的關心、關照、關愛,千方百計將他們拉出病魔的圍攻,讓他們接受、感受、享受更多的人生快樂,救他們於「水深火熱」之中,讓世界少一點黑色悲劇,多一些光亮幸福!
寧波一位曾經患有抑鬱症的退休幹部,告訴我戰勝病魔的真實故事。30年前他在部隊服役時染上抑鬱症,不久便轉業了。他說抑鬱症是毀滅性的病,他的生活被徹底擊碎,每天都在極度痛苦中掙扎,看到一切金屬製品就覺得有鋼刀在刺他的心臟,真的是痛不欲生。他說:「當時我覺得全世界都在追殺自己,我被踩在地下動彈不得,只有一死才能『解脫』!」他開始實施自殺計劃,設法弄來大量的安眠片和農藥,甚至偷偷跑到某個高層公寓的32層查看地形,萬幸的是他的計劃被妻子和公寓管理員及時發現而未遂。
「你最終是如何戰勝它的?」我問他。「這要感謝我的妻子了!」他說,妻子從此對他嚴加管教,陪他看醫生、餵他按時服藥,還從醫生那裡學來一系列心理干預知識。最主要的,是她全方位、全天候體貼入微的關愛照顧。她總是千方百計親近他,不僅進行「心靈安撫」,也做肢體按摩;她為他烹飪最可口的飯菜,手拉手陪他散步、做操,讓他觀看最富正能量的文藝節目,讓他感受生活的溫馨和親情的甜蜜。如此這般,夫妻倆經過一年努力,終於甩掉病魔的糾纏,重返正常生活。他說:「現在我已徹底治癒,想起過去感到好像做了一場噩夢,活着多好啊!」末了他又朗聲道:「抑鬱症其實並不可怕,一定要尊重患者,耐心地傾聽他們的嘮叨絮語,安撫他們受傷的心,讓他們感受你的真情和理解,做到這一點,離治癒就不遠了!」
生和死都無法挽回,死亡的黑幕映照出生命的光華,「好好活着」是人類永遠的主題。昨天,我未出席逝者告別儀式,卻寫下一首輓詩:
驚聞噩耗泣無聲,猶憶舊傷徒牽魂。
人間太多悲慟事,珍愛生命最關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