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 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北京市政協常委
前公民黨黨魁及主席余若薇煽動市民反對「一地兩檢」,妄稱當年「基本法23條關注組」成功令政府收回立法草案,可以作為先例云云。公民黨主席及前任黨魁梁家傑亦妄稱,必須如同「反23條」般動員,要「撻着港人」推翻「一地兩檢」。公民黨利令智昏,翻老皇曆企圖重演當年推翻23條立法的一幕。但是,今天香港的民情已經發生很大轉變,民意支持「一地兩檢」,公民黨逆民意而行,恐怕最終「自盡」的是他們自己。
公民黨的兩位太上皇反「一地兩檢」言必稱「反23條」,暴露其禍心是妄想如當年「反23條」立法一樣,動員幾十萬市民上街,製造一場政治動亂推翻「一地兩檢」,從而肆無忌憚挑戰中央權力。美國文豪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有驚人的相似。」這句話針對公民黨翻老皇曆打錯算盤可謂入木三分。
歷史不會重演在於,2002年至2003年23條立法期間,香港經歷亞洲金融風暴打擊,樓市股市齊跌,負資產逾十萬,更遭沙士蹂躪奪去近300條生命,失業潮、倒閉潮洶湧,人心惶惶,社會充斥怨氣戾氣。在此情況下,余若薇、梁家傑、吳靄儀等乘機成立所謂「基本法23條關注組」,與所謂「全球反對23條立法聯盟」遙相呼應,利用市民對經濟民生的強烈不滿,造成2003年七一50萬人上街遊行的場面。
2003年之後,中央推出一系列挺港措施,包括開放個人遊、開放人民幣業務、簽訂CEPA及補充協議、推動粵港合作和泛珠三角經濟區域合作、推出促進兩地合作的政策措施、重視香港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提升至國家發展戰略層面等等。中央大力度、高密度、寬範圍地出台支持香港發展的舉措,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重視和對香港同胞的關懷。近幾年香港失業率一直保持在3.5%以下的低位,接近全民就業,貧窮人口連續數年下跌,負資產已成歷史,人心思定。
滿口謊言抹黑「一地兩檢」
歷史不會重演,公民黨利令智昏,翻老皇曆企圖重演當年推翻23條立法的一幕,但現實是絕對不會再現。一個典型例證是,公民黨和反對派早前揚言舉行「聲勢浩大」的「一地兩檢」集會,企圖複製類似2003年50萬人上街遊行的場面,但最終只有約60人出席。60人與50萬人,雄辯地說明了歷史不會重演。
但是,歷史總會有驚人的相似。公民黨「元老」余若薇、梁家傑、吳靄儀、陳文敏(公民黨創黨黨員)傾巢而出,將「一地兩檢」與23條立法相提並論,又成立「一地兩檢關注組」,根本是故伎重施。余若薇抹黑「一地兩檢」指「較23條更惡劣」,「港人分分鐘在內地坐監」。梁家傑為了唱衰「一地兩檢」安排,在旺角鬧市亂講,聲稱「一地兩檢」猶如香港市民向中央爭取「自盡」的權利,又謂「將來香港的司法權可以變得越來越小」。梁家傑在一個論壇上不得不承認輿情普遍視反「一地兩檢」為「必輸的仗」,因今日港人「未撻得着」,但他卻妄稱,必須如同「反23條」般動員,要「撻着香港人」。吳靄儀則散佈駭人言論,稱「有人要將你放在西九附近,你已經沒有保障了」、「你身處這個地方,沒有人可以救你出來」等。陳文敏就聲稱,「一地兩檢」方案是將香港的完整性「切割」出去,開壞先例,他又指政府稱有關做法只屬租賃是「欺騙港人」。
余若薇、梁家傑、吳靄儀等有「反23條」劣跡的政客粉墨登場,炮製所謂法律理據,企圖誤導民意,組織一個規模巨大的反「一地兩檢」輿論攻勢,妄圖重演推翻23條立法一幕。但是,公民黨翻老皇曆打錯算盤。現實是,公民黨反「一地兩檢」的種種荒謬理據全都站不住腳,欺騙不了港人。接二連三有民調顯示香港主流社會都支持「一地兩檢」安排,由一面倒支持的網上民調、政黨針對各自支持團體的調查,乃至《明報》委託「港大民意研究計劃」進行的相關訪問,都顯示民意站在支持「一地兩檢」的一方。
為反而反是與民意為敵
從公民黨和反對派早前揚言舉行「聲勢浩大」的反「一地兩檢」集會只有60人參加,到幾乎所有民調都支持「一地兩檢」,在在說明公民黨不敢正視現實,自欺欺人,仍然活在「反23條」的舊夢中。
公民黨「新秀」陳淑莊被追問民意若是支持「一地兩檢」,公民黨方面會否調整自己的取態時,她先是推說「有先算啦」,之後才說「市民支持便支持,我可以繼續反對。」這也許道出了公民黨新舊政客與民為敵的心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