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尺牘可觀

2017-08-15
■書信歷朝皆有佳作,這書編選甚佳。 作者提供■書信歷朝皆有佳作,這書編選甚佳。 作者提供

黃仲鳴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在《華僑日報》塗鴉,有專欄名曰〈尺牘一ま八〉。自小對尺牘這類型文字,便深好之;常翻閱《秋水軒尺牘》諸如此類的書。〈尺牘一ま八〉專欄文字耳,所「寄」者為某書的作者,談談感想這類「小文字」而已,寫了一百零八篇,也沒深意,後來也沒結集成書。

對坊間的尺牘書,素有注目。早年看劉紹銘的《靈台書簡》,便看出趣味來。近日在書肆看到一部《雲中錦書:歷代尺牘小品》(譚邦和主編,武漢:崇文書局,二ま一六年),將尺牘視之為小品,確是的見。

先解釋一下尺牘這名稱何來?據主編者〈前言〉說,最早見於西漢典籍,司馬遷的《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云:「緹縈通尺牘,父得以後寧。」倉公是漢初名醫,因故獲罪當刑。其女緹縈寫信給漢文帝,願以身代,方得免。所謂「通尺牘」,即擅寫書信。古時稱書信為尺牘,因紙張未發明,所用者為竹簡或絹帛長約一尺,故有此謂。據云,當時書信的名稱頗雜,還有書、簡、札、啟、箋、表、疏等異名。但「尺牘」似較為通用,一般的通信都可以囊括在這名稱之內,其他「異名」亦見用,只有「表」「疏」「啟」等,成為給某些通信對象的專用名稱。

「尺牘」成為「小品」,主編云,可以春秋戰國為開端,到秦漢時期,有長足發展;至魏晉、宋元明清,這種書寫方式更為文人墨客所樂用,於是有學者將之稱為「小品」。

這書將尺牘歸類為「心懷坦蕩」、「家書如玉」、「讀書雅趣」、「情之所鍾」、「久在樊籠」、「人際春風」、「心在山水」、「世情百味」,所選各篇,篇篇可誦,文意深永。內有〈與介石書〉,作者元代書畫家倪瓚。此「介石」何許人?先吸引我者當為「介石」二字。「介石」者,為韓眾之字號,當代蔣中正曰「介石」,抄古人之字也。此信敘述書寫者的近況,如「扁舟入吳」,登山覽水,訪求古蹟等,編者註云:「作者描述這些,既不記奇事,又不繪異景,似是寫『流水賬』,但因為這種『流水賬』的記述中寓有作者『悲世憤俗』的磊磊不平之情,所以使這信看似平常卻奇崛。」這「評語」確是的當。

在「情之所鍾」篇內,西漢卓文君有〈與相如書〉,情景交融,讀來韻味深長,情怨交迸,真才女之筆也,不同凡響。情景之作,歷朝皆有佳作,如南宋文天祥之〈回謝教授愛山帖〉,內有云:

「山中度日如年,落葉蕭蕭,涼月墮砌,起視寥泬,安得知己握手長吟,寫胸中之耿耿,以相慰藉耶!」

此函敘事、寫景、抒情,堪稱佳作,豈只書信這麼簡單!

這書未編入李白托大腳、求職之信《與韓荊州書》,實屬遺憾之至,此函可視之為尺牘小品的另類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