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名家時評】亞太航母較勁 越南或成焦點

2017-08-22

許 楨

近月,關於各國新航母的新聞,還果真熱鬧了好一陣。而所謂新,不只是新艦,還是新型號。由於同型航母一般會持續建造數十年,少則三數艘,多則逾十艘;因此,近來美、中、英面世的新型航母,其實標誌着未來一個世代水面戰艦的重大發展。在此過程中,俄羅斯的缺席,或只停留在紙上空談,則反映着該國總體戰力和潛在影響力,不只在眼前、在可見將來,都難以重返世界級海權的台階。

以此為背景,即便中國海軍的技術水平和裝備規模發展迅速,始終難以獨力與美、英艦隊分庭抗禮;在海上不容易爭取同級盟友的前提下,如何與西方海上力量共存,甚或共同維護利益,就是超越軍事層面,而涉及對外政經謀略的事。依託領土沿岸海空基地,以管控南海分歧為基礎,進一步發展與東盟的戰略互信與合作,將成為中國海空力量強化在「西太平洋-東印度洋」存在的關鍵。

須知道,不只中國與東盟諸國之間,即使東盟國家之內,就南海的權益紛爭,也隨着各國經濟、軍事實力的提升而急遽複雜化。在今年夏天,在東南亞軍隊規模最大的越南和印尼,就因為後者對於越界捕魚的處理,而發生嚴重摩擦。如涉事國家、軍隊不作克制,被國內極端民族主義沖昏頭腦,便隨時有爆發中小型軍事衝突之可能。

美國支持日本巡弋南海常態化

無疑,上述矛盾一旦被激化,不只不利於區內發展中國家亟需的穩定外部環境以提振經濟,也會衝擊本就尤其脆弱的東亞經貿一體化進程。說有朝一日,東盟十加一、十加三體系,將與北美、歐洲自貿體鼎足而三,便成痴人說夢。作為區內最強大、發展最迅速的中國及其軍隊,自然不可不察。

亦因此,早前王毅外長就當面駁斥日本外相就南海局勢所作言論;並直言,日本的「關切」僅在支撐美國的立場,而不代表域內國家利益。事實上,新近改組的安倍內閣,對於美國的南海政策,更見亦步亦趨;作為回報,白宮和五角大樓,亦可能以南海變局為理由,或明或暗支持日本直升機航母「出雲號」巡弋當地常態化。

不久前,「出雲號」就曾到南海南端演練,再西出印度洋。直升機航母無力威脅中國航母或大型水面戰艦,卻可能干擾解放軍核潛艇進出南海。南海固然水深,其水面卻屬半開閉式。南海的地貌和水文條件,對於中國核潛艇的運用,已成一定制約。如反潛能力甚強的日本直升機航母長期駐守南海南端,與新加坡等國的海軍合作恒常化,勢將壓縮中國的戰略生存空間,而引來解放軍新的反制。

要避免此一局面的出現,就端賴於中國與東盟政治互信的提升;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合跨境經貿合作和基建互通。未來,東盟十加一,即中國與當地自貿協定的落實、深化,以及伴隨「南中國-環南海國家」鐵路、公路網絡的聯通,將成為中國與東南亞進一步整合的物質基礎。

對越關係決定中國與東盟整合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限於地理條件,中國與東盟最天然的陸橋,卻在於對華頗有疑忌的越南。華南與西南,俱與東南亞相接;兩廣、瓊島面向越南北部及漫長的東部海岸線,邊界兩邊地勢較平坦,便於火車、貨車進出。雲南一線面向緬、泰,而三國接壤處皆為密林,不宜工業化、城鎮化。

此外,除昆明一地外,未來十年內,雲南全省仍屬中國高鐵網、高速公路網發展甚緩處。因此,除特定戰略物資,如石油,較可能透過緬甸西境上岸,經雲南進入四川等內地外,雲南與緬、泰相鄰處,不容易成為「中國-東南盟」熱絡的接洽點。更不用說緬、泰邊境複雜的歷史問題、民族武裝問題,也制約着當地朝向跨國交通樞紐去發展。

在本月初馬尼拉東盟會議中,在南海問題上,越南外長爭取各國對華強硬,反映該國立場並未如菲律賓般軟化。其後,更因南海鑽油爭議,而導致中越外長會議的取消。恰於其時,越南防長吳春歷則到訪華府。路透社表示,美軍將派遣航母到訪越南;可見,美、日的支撐,成為越南對抗中國的本錢。未來,如何突破此一瓶頸,將決定中國與東盟整合的成效和結果。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