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區區有遊情】深水鶪g地貧瘠 需打拚方有未來

2017-09-06
■鴨寮街。資料圖片■鴨寮街。資料圖片

深水鶠A百年前是一條小村落,位於現今南昌街、汝洲街一帶;這裡不比元朗、上水,土地狹小貧瘠,村民須為生活打拚方有未來,這股精神於今仍存。

上世紀初,鴨寮街前的桂林街是一彎泥灘,居民於此經營養鴨,設建鴨寮。後來,政府填海劃地,就把這條街命名為鴨寮街,以紀念昔日風貌。當時,村中衛生條件欠佳,加上養鴨,終於爆發了疫症,居民在村前興建了三太子廟,以求驅疫。

上世紀20年代,填海工程告一段落,欽州街至南昌街、沿海的通州街全填為平地,舊村逐漸拆掉,1924年又把原來的碼頭從南昌街遷移到北河街。自此之後,渡船就在這裡泊岸,上貨落貨、人聲沓雜,形成了喧鬧的市集。新工業亦應運而生,家庭式的山寨如雨後春筍,這裡的人日以繼夜、夜以繼日,有全家總動員的,也有把工序分發給另些家庭的,直是全區舞動、日夜拚搏。

1992年碼頭拆卸了,舊街市搖身變成市政大廈,攤檔賣的商品改變了,成衣變成T恤、藤籃變成電子零件、膠花變成飾物。但沒有改變的,是這裡的人的生活方式,勤勞如昔、刻板如故。

生活逼人 還須努力

從北河街直上,穿過市集,你就會感受到一股無奈。「啄、鐸、鐸、啄」,賣豬肉的刀起刀落,動作單調重複,手中砍的是骨頭,口中嚥下的卻是生活壓力,均很沉重。「各位街坊、各位街坊;埋蟈z、埋褻R,今日興旺做特價,開平乳腐7蚊罐......全港最平,全港最靚......快屭荈R、快屭荈R。」賣雜貨的雖然音量十足,但語調平淡,更顯得生活單調、惹人寂寥。

這區雖然草根,但不乏善心人,明哥就是其中表表者。他經營的「北河燒臘飯店」,除了以價廉物美見稱之外,又常派發免費飯盒予有需要的人;他更在附近開了分店「北河同行」,可算是一個成功小商戶。但可曾知道?他也是個為生活打拚的人!也走過人生低谷,但他抱荂u命運是對手,永不低頭」的態度,最後修成正果、渡過難關,這是深水齛諯哄C

不遠處的坤記糕品專家,店舖小得像報紙檔,但店內的甜品遠近馳名,尤以芝麻糕、紅豆糕、白糖糕為最。糕點之所以出色,原來老闆兄弟為求食品上乘、新鮮,凌晨交替工作,選材、洗浸、磨粉,全不假手於人或機器。「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也是深水齛諯哄C

狹小校園 實踐理想

不但販夫走卒如是,知識分子何嘗不是?上世紀50年代,錢穆、唐君毅等國學大師創辦的新亞書院遷入桂林街,校舍只有三間兩層,一層用作師生宿舍和辦公室,剩下的一層就作課室;「校園」狹小得連普通小學也不如,怎配稱為大學?然而,錢、唐等人的胸襟、學養,把這些客觀不利的條件全都比了下去。

那時,內戰剛止,市面蕭條;學生交不起學費,教員有時連微薄的薪津也收不到,諸賢就募捐、撰稿,甚至典當,把書院支撐下去。這是新亞精神,「手空空,無一物,路遙遙,無止境。......艱險我奮進,困乏我多情。千斤擔子兩肩挑......」校歌並不是文人的浪漫,而是理想的實踐。如今,書院已成豪宅,旁邊有一座細小的紀念花園,白雲千載,歌頌虓s亞昔日的奮進。

其後,許多才子才女都在這裡成長,黃霑在桂林街、胡燕青在鴨寮街、文潔華在大南街。他們都過茯萓的生活:「巷裡的小孩都在一隻生果木箱上做功課,有時站蚍g字,有時蹲在木凳仔上,手腳常挨木刺,便隨手把它拔出來。」(文潔華《陋巷》)這種困境是生活的洪爐,能人格鍛煉得堅毅。玉不琢,不成器;鐵不煉,不成鋼。

當然,少年十五二十時,最容易失去人生方向,人需要愛去支撐容易倒下的身軀,這份愛,可以來自父母、可以來自老師,或者教會,因為他們也曾為生活打拚。「只有一件事使我安心。父親和母親,就睡在下層,一同把我撐起,教我感受到生命的高度。」(胡燕青《雙層床》)■松睿 退休教師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