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逾半學生現抑鬱 最怕俾人話「喊包」

2017-09-28
■圖左起為蔡永傑、徐小曼及吳錦娟。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圖左起為蔡永傑、徐小曼及吳錦娟。香港文匯報記者黎忞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忞)青少年的精神及情緒狀況持續受到社會關注,青協昨日公佈的開學調查發現,近四成中學生及大專生自評新學年的壓力指數達7分至10分的偏高水平,比率較去年同期調查的上升10個百分點。青協在參考美國及台灣流行病學研究中心抑鬱量表後,發現51%受訪學生有出現抑鬱表徵,而當面對不快情緒,有47%人會選擇「藏在心裡,扮無事」。青協提醒家長、教師等多留意身邊的學生,希望及早發現問題及求助。

「高壓生」升一成 近半扮無事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在今年9月開學期間,訪問了3,441名中學生及大專生,要求他們自評開學壓力指數,10分為很大壓力,1分為很小壓力,有39.6%自評為7分至10分的偏高水平,較去年的28.7%高逾10個百分點。

是次調查並透過包括20條問題的抑鬱量表,了解受訪者在過去一星期內,有否經歷不同的正面及負面情緒、反應,發現有51%受訪者屬於有出現抑鬱情緒表徵。

青協指,雖不能單憑量表結果判斷是否已患抑鬱症,但有關比率高企情況值得關注。

最想聽有人施援手

當感到不快時,受訪學生最想聽到別人說「如果你有需要,隨時搵我」(55%)及「你唔開心,我陪你魽v(45%) ;而最不想別人給予的回應,包括「剩係識喊,有咩用」(59.4%)、「我都唔明你有咩唔開心,好少事隉v(57.9%)及「有人仲慘過你啦」(50.3%)。

另外,有47%受訪者面對不快情緒,會選擇「藏在心裡,扮無事」。

青協全健思維中心督導主任徐小曼指出,不少學生出現情緒困擾時,不會直接表達,故較難察覺;故建議家長、教師等多留意身邊的學生,例如當外界環境已經轉變,但他們仍然經常出現抑鬱及焦慮的情況,並對一向感興趣的活動提不起勁、常在上學或考試前表示頭痛或不適等,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便應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精神科專科醫生蔡永傑則表示,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需求日漸增多,以醫管局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病科服務個案為例,已由2011至12年度約1.9萬宗,增至2015至16年度約2.9萬宗,而不少人都需要長時間輪候,反映公共服務未必能應付需求。

為讓有需要青少年及早進行診治,青協今年10月將推出青少年全健精神科資助計劃,讓10歲至24歲、經社工初步評估有臨床情緒病徵狀的青少年,以每次200元費用,接受私家精神科醫生的診治4次,預計計劃首年可資助100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