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5科學家瓜分3邵逸夫獎

2017-09-27
■得獎者克萊爾·瓦贊(左一),亞諾什·科拉爾(左三),羅納德·韋爾(右三),西蒙·懷特(右一)合照。伊恩·吉本斯未能出席典禮,由女兒代領。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得獎者克萊爾·瓦贊(左一),亞諾什·科拉爾(左三),羅納德·韋爾(右三),西蒙·懷特(右一)合照。伊恩·吉本斯未能出席典禮,由女兒代領。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發現發育「發動機」 解構宇宙奧秘 革新代數幾何核心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2017年度「邵逸夫獎」昨晚舉行頒獎典禮,特首林鄭月娥擔任主禮嘉賓,向全球5位頂尖科學家頒發3大獎項。其中獲得生命科學與醫學獎的兩位學者,發現人體發育的「發動機」,即微管相聯的「馬達蛋白」,它驅動人類發育的神經細胞生長和染色體遺傳,一旦出現異常,細胞分裂和生長會產生問題,導致癌症及神經退化等疾病。這重大發現幫助專家研發抑制癌細胞擴散的藥物。至於天文學獎和數學科學獎則分別表彰獲獎者致力解釋宇宙結構,為天文學研究奠基,以及革新代數幾何核心範疇,推動數學整體發展。上述每個獎項獎金高達120萬美元(約937萬港元)。

「邵逸夫獎」今年進入第十四屆,一直廣受學術界和社會關注。大會昨晚在灣仔會展舉行頒獎典禮。林鄭月娥擔任主禮嘉賓、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及評審會主席簡悅威、中聯辦副主任譚鐵牛、特首林鄭月娥的丈夫林兆波,與約500位學界和社會知名人士出席典禮,場面熱鬧。

兩學者揭「馬達蛋白」助抑癌

簡悅威代表大會致辭時表示,「邵逸夫獎」自首屆頒發獎項以來,很多得獎者在其他極具名望的國際性獎項如諾貝爾獎亦獲得殊榮,令人欣喜。今年共5位科學家獲獎,其中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平均頒予兩名來自美國的學者伊恩.吉本斯與羅納德.韋爾,以表彰他們關於「馬達蛋白」的貢獻。其中伊恩.吉本斯昨日因事缺席頒獎禮,由女兒代為領獎。

人體內的微管組織染色體的正常分離和遺傳,在細胞分裂期間參與染色體的複製、分裂和分配至子細胞,可比作「火車軌」,而伊恩和羅納德發現的兩個「馬達蛋白」家族:動力蛋白和驅動蛋白則是「火車」,將粒子和膜隔室沿着微管「搬運」,增強微管在纖毛內搏動,以及遺傳物質在細胞分裂時,細胞核分解作準備的染色體之前後移動,其功能包括驅動蛋白向神經末端輸送營養物,而動力蛋白將神經末端產生的「垃圾」送至細胞核消化分解。

德國學者西蒙.懷特榮膺天文學獎。天文學界早前一直未能解釋對宇宙結構的觀測結果,西蒙帶領團隊在過去40年,運用強大的數值模擬,證實在早期宇宙中的微小密度漲落,如何發展成現今宇宙所看見的星系和其他非線性結構,又提供強而有力的證據支持具有平直幾何、並由暗物質和宇宙學常數所支配的宇宙模型。由其引領建立、目前被認為是宇宙結構演化的標準模型,為今後幾十年的相關研究工作打下基礎。

深入多維空間 推動數學發展

數學科學獎則由美國學者亞諾什.科拉爾與法國學者克萊爾.瓦贊奪得。代數幾何是數學的中心主題之一,他們在多個代數幾何核心範疇都取得卓越成果,並延伸至數論及數學物理學等多個範疇,包括深入了解多維空間,革新相關領域的發展。

多名得獎者在典禮上發表得獎感受。其中羅納德表示,非常高興和伊恩這位老朋友一起分享這個獎項,對得獎感到非常榮幸。他指自己25歲時已經開始嘗試了解神奇的生物體究竟如何運行,並感謝在實驗室同樣為研究作出貢獻的年輕科學家,他們是他心目中的英雄。亞諾什·科拉爾則感謝父母支持自己研究科學,又特別感激兩位對自己影響最深的老師,「是他們教會我在數學領域不斷探索」。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