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助推國家經濟體制的深度變革

2017-10-07

楊孫西

68周年國慶前夕,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在北京會見出席中國海外交流協會第六次會員大會的全體代表時指出,隨荌禤a的日益強大,港澳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的民族自豪感與日俱增,同心共築「中國夢」的責任感更加強烈。對於香港工商界人士來說,國家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實在是一次難得歷史機遇,應在我國經濟轉型發展中有所作為。

日前,剛來港履新的中聯辦主任王志民,在香港新聞界國慶酒會致辭時亦表示,相信香港各界人士一定會落實好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發展好香港當前的良好態勢,發揮好香港的特殊優勢,把握好國家發展的戰略大勢,把香港這個共同家園建設好。

促進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經濟發展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經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正在經歷空前深度的變革。首先是助推中國「引進來」和「走出去」並行的第二階段。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大量優勢產業產能將轉移到海外發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引下,「走出去」戰略正成為中國新一輪擴大開放的支點。「走出去」戰略涉及到諸多主題,比如,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人民幣國際化等。

據介紹,近年來我國出口國際競爭新舊優勢正在發生更替,以技術、品牌、品質、服務為核心競爭力的新優勢正在加快形成,我國正在從貿易大國邁向貿易強國。香港是一個自由港,回歸後仍然奉行自由貿易政策,並無設置任何貿易壁壘,進出香港的貨品毋須繳付關稅。港人具有視野開闊、聯繫廣泛、資訊多元的優勢,應找準自己特長與國家發展大勢的結合點,在參與國家戰略建設中實現自身價值。

激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活力

事實證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催生新經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十三五」時期發展戰略重點,也是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改革主線,其目的是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新經濟運用新技術、提供新產品、需求空間大、環境污染小、就業機會好、經濟效益佳,是有效供給的重要體現。作為新經濟的典型代表,蓬勃發展的互聯網企業以其龐大的規模、持續的創新走在世界前列,充分展示了中國經濟的活力與潛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有望長期持續,與需求側管理一併構成完善的調控體系,共同促進我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和經濟轉型的順利推進。香港的商業單位總數約九成屬中小企業,在供給側方面較大型企業更容易發揮所長,對創新及管理靈活變通,十分緊貼市場脈搏。目前,可利用自貿區平台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圍繞「一帶一路」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加強合作,攜手共建自貿區平台,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機遇,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向縱深發展。

引進創科技術優化經濟結構

隨茞囥颸爰g濟增長模式的支撐因素正不斷弱化,傳統的發展路徑已經難以為繼。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新常態強調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發展動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是對我國未來較長時期經濟發展趨勢的科學判斷。而無論是經濟結構優化,還是發展動力轉換,都需要提高創新特別是自主技術創新的能力來實現。在未來較長的時間內,逐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升以創新為關鍵要素的企業核心競爭力,逐漸提升我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層次,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

學者認為,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強調的是綜合供給效率的提升,這需要通過創新科技來實現,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力的經濟轉型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要求,創新科技是經濟轉型的重要因素﹗在經濟新常態下,國家經濟增長速度將由高速轉為中高速,經濟增長動力將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毋庸諱言,香港擁有各類專業人才在發展創新科技、促進學術互動與交流方面具備優厚的條件,可助推建設創新型國家。同時,還可幫助引進國家亟需的先進技術,促進內地與國際企業的創新科技合作,促使「中國製造」轉向「中國創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