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林鄭描繪香港願景 展現藍圖鼓舞信心

2017-10-13

梁亮勝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廣東社團總會主席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的一個突出亮點,就是描繪香港願景。這個願景是整個施政報告的總綱和靈魂,對香港具有特殊意義。回歸20年的香港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節點,亟需謀劃大計,構建大願景,統領未來發展。香港市民需要幸福願景以凝聚人心。林鄭描繪香港願景,是統領新一屆特區政府施政的目標,是市民看得見、摸得着的發展藍圖,切合了香港的現實和發展需要。聚焦發展,是實現願景的基本保證;改善民生,是讓市民實實在在感受到香港願景就在眼前。林鄭提出的香港願景,與習主席提出的中國夢相連相通。林鄭帶領港人實現願景的奮鬥歷程,必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大放異彩!

林鄭特首發表首份施政報告,特意在結語部分描繪了她心中的願景:是讓所有生活在香港的人都抱有希望、感到幸福,有信心香港這個家是一個富公義、有法治、享文明、安全、富足、仁愛和有良好管治,具發展潛力的國際都會。這個願景將統領特區施政,值得細細品味和探析。

香港發展需要大願景統領

回歸前的香港,缺乏規劃長遠願景的傳統。港英當局是以「過客」心態對待香港,將香港形容為「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對香港沒有長遠打算,自然談不上規劃長遠願景。在港英時期,香港的重大決策主要由英國作出,香港的官員只是充當執行者的角色。

回歸後的香港,開啟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新里程,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多年來,香港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社會紛爭無日無之,不僅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困擾港人,渙散人心,令人看不到前景,將香港變成了一個沒有願景的社會。

香港的發展,不能只有具體政策,沒有長遠規劃,更不能沒有體現和引導長遠規劃的願景目標。願景目標與具體政策措施之間是綱與目的關係:具體政策需要願景目標統領,綱舉才能目張。特區政府施政缺失了願景目標,具體政策就會顯得支離破碎,沒有全局性;各屆政府之間的政策就會各行其是,沒有連貫性。回歸20年的香港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節點,亟需謀劃大計,構建大願景,統領未來發展。

香港市民需要幸福願景。香港本來就是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香港市民都有自己的幸福願景。備受撕裂爭拗困擾的港人需要希望,需要夢想。只有謀劃未來,構建大願景,才能凝聚人心,給市民以希望。

林鄭願景展示香港發展藍圖

林鄭特首在施政報告描繪的香港願景,切合了香港的現實和發展需要。林鄭描繪的願景,是統領新一屆特區政府施政的目標,是市民看得見、摸得着的發展藍圖。

聚焦發展,是實現願景的基本保證。發展是永恒的主題,是香港的立身之本,也是解決香港各種問題的金鑰匙。在經濟發展上,林鄭調整政府在經濟發展上的角色,扮演更積極的促進者和推動者,大力拓展新興產業,明確提出將香港建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並為此作出大手筆投資。施政報告提出利得稅兩級制以減低中小企的稅務負擔,體現理財新哲學,積極運用財政儲備以推動經濟發展。

改善民生,是讓市民實實在在感受到香港願景並不遙遠,就在眼前。施政報告將房屋問題定為重中之重,提出了多項切實有效的新措施回應市民的期望,包括為不符合居屋資格的中產家庭推出「港人首置上車盤」,將「綠表置居計劃」和「白居二」計劃恒常化,為市民提供更多的上車渠道等。為應對人口老化挑戰,施政報告全力支持發展基層醫療服務的規劃。施政報告還提出將進一步研究如何善用巨額經常性開支,為培育下一代提供資源。

為了保證實現香港願景,林鄭強調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維護基本法和捍衛法治,全面準確地確保「一國兩制」在香港沿着正確方向前進。

為了保證實現香港願景,林鄭特首帶領執政團隊作出莊嚴承諾:我定會帶領整個政府團隊,竭盡所能:讓孩子在有啓發和具創意的關懷環境中健康、愉快成長;讓年青一代有機會各展所長,創造美好人生;讓中壯年有穩定而富滿足感的生活環境,為家庭和事業打拚;及讓年長一代安享黃金歲月。

林鄭願景與習主席中國夢相連相通

習主席在香港的七一講話中,明確指出回到祖國懷抱的香港已經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提出了推進「一國兩制」在香港成功實踐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的重要論斷。顯然,謀劃未來,構築香港願景,既是香港發展的需要,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林鄭提出的香港願景,與習主席提出的中國夢相連相通。林鄭帶領港人實現願景的奮鬥歷程,必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大放異彩!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