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外企開放前景佳 共投大灣區發展

2017-11-09
■27家外國駐港商會和跨國公司的115名代表參與宣介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達文  攝■27家外國駐港商會和跨國公司的115名代表參與宣介會。 香港文匯報記者潘達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未來將會為區內帶來強勁的經濟增長,不少在港的外國商會代表均非常關注能否藉此打進內地市場。外交部駐港特派員謝鋒昨日回應道,內地與香港的發展是全面、開放的,未來對外企只會更開放,又透露公署正構思舉辦一個大灣區論壇,邀請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廣東省政府代表出席,與各商會代表交流意見。

新加坡商會代表昨日在宣介會上提問指,過往香港公司非常依賴CEPA進入內地市場,而其他國家及地區要「落地」則比較困難,期望大灣區可更開放讓更多外國公司「落地」。

謝鋒回應指,十九大報告已明確描繪了所有中國註冊的公司,均可享有國民待遇,相信國家未來對外企只會更開放,當中也包括大灣區。

引習近平名句喻美好前景

他坦言,雖然前景是讓人感到很振奮,但現實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解決,這也是國家需要進一步改革的原因,「習主席有兩句話可能會讓你們更放心,『辦法總比困難多』,還有一句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幹』,意思就是要參與進去,我想合作的前景肯定是美好的。」

瑞士商會代表則問道,大灣區已到規劃及起草的最終階段,期望可在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的協助下,推動舉辦大灣區論壇,讓所有商會代表出席交流意見。

擬邀三方政府與商會交流

謝鋒回應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也非常願意與各商會合作,目前初步構想是邀請一名特區政府代表、一名中央政府,例如是發改委的代表,及一名廣東省政府代表來與各商會代表進行交流。

英國商會代表提到,謝鋒在演講中提及到「一國兩制」是香港最大的體制優勢,並強調香港將會進一步融入大灣區發展,這是否意味着香港的體制、法治、監管機制優勢將會覆蓋至整個大灣區。

謝鋒回應說,雖然對方提出了一條「政治問題」,但政治是與經濟、社會緊密相連,大灣區的建設仍在規劃中,他非常願意將有關問題向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廣東省政府反映,並再次強調道:「可以說,國家與香港的發展是全面、開放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