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提到有關「復活」的概念,並介紹了幾個包含「復活」元素的文學作品,是次繼續為大家簡介幾個有趣的故事。
《搜神記》可說是我國第一部寫得比較詳細具體的志怪小說。雖說《山海經》成書遠比《搜神記》早,但《山海經》極其量是一部「志怪圖鑑」,當中沒有記事的情節。《搜神記》的作者干寶之所以作此書,背後的原因竟與「復活」有關。據說,干寶少時父親去世,其母非常妒忌父親的愛妾,於是在埋葬他父親時,趁機將他父親的妾推入棺材活埋陪葬。
過了十年,他母親去世,需要開棺和他父親合葬。當棺木打開時,竟發現十年前被推入棺「生葬」的妾侍伏在他父親屍體上,而且尚有體溫。眾人將之帶回家後竟「復活」。上天似乎特別關顧干寶一家,「復活」的奇蹟竟再次發生,據說他的兄長也是在「氣絕數日」後又活過來了。因此引起干寶對鬼神怪異之事的興趣,啟發了他寫這部《搜神記》。
或許受了家人「復活」事件的影響,《搜神記》少不了「復活」的情節。當中比較著名的小說《干將莫邪》便有提及了。干將和莫邪是夫妻,兩人是有名的鑄劍匠。楚王命干將鑄劍,他用了三年時間鑄成了雌雄兩劍,但卻把雄劍私藏,只獻出雌劍,因此被楚王所殺。干將早料到自己會被殺,故先吩咐其時身懷六甲的妻子莫邪說:「他日你所生的如果是兒子,你要對他說:『出門,望南山,在南邊山上,劍藏在石中』。」
為父報仇 不惜自刎
後來,莫邪生一子,名赤,兒子長大後,莫邪把當年的事一一告知赤。赤正式踏上為父報仇之途,但想不到報仇的辦法,因此在途上哭起來。恰巧一名路過的刺客聽到赤的哭聲,問他因何事而哭。於是赤把報仇之事告知刺客,刺客說:「聽說楚王用千金懸賞你的人頭,把你的人頭和劍給我,我為你報仇。」赤聞言拔劍自刎,雙手把自己的人頭和劍獻給刺客,刺客被赤的孝心感動,手持人頭和劍求見楚王。
楚王見頭與劍非常高興,放下對刺客的戒心。刺客對楚王說:「此為勇者之頭,須將其煮了免其復活。」楚王聽從他的說話,把頭顱煮了;但頭沒有熟,刺客又對楚王說:「楚王請看,看了之後一定熟。」楚王又信,探頭張望,刺客趁機把楚王頭也一起砍到熱湯中。
三個死人頭 熱湯中搏鬥
故事當中赤自刎後仍能把頭有意識地交給刺客,似乎不是完全死去;及後,刺客也補充說為免復活,必須將頭煮爛,前後呼應了赤有可能復活的說法。魯迅在《故事新編》內,把《干將莫邪》的故事改寫成短篇小說《鑄劍》,加入了三個人頭在熱湯中搏鬥的情節,更加強化「復活」的情節。《鑄劍》寫赤(小說中的名字為「眉間尺」)和楚王的頭掉入熱湯後激烈打鬥。因眉間尺年幼,不是楚王對手,被楚王的頭咬住不放。刺客(小說中名字為「晏之敖」)為救眉間尺,最後拔劍自刎,讓頭顱掉入鑊中,終於兩人頭合力把楚王頭咬得稀爛。
以上故事或許有點暴力,但反映出作者對人死後「復活」的豐富想像,的確極具文學價值。■吳一敏 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中文科主任
隔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