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發揮各自優勢 促進香港和內地科技合作

2018-05-16

朱家健 深圳大學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習近平主席近日在回應24名在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信函時,作出重要指示,要促進香港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並支持香港科技界為建設科技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習主席又指出,香港擁有較雄厚的科技基礎,擁有眾多愛國愛港的高素質科技人才,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

於五月初,本人亦獲邀出席由中聯辦副主任、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譚鐵牛主講的「教育發展與社會進步」論壇,譚鐵牛副主任分享了現時我國於通訊、材料、航天、航海、計算機科學等領域的成就,此外,透過當天的影片,譚副主任也把我國的機械人技術、天眼望遠鏡、人工智能的最新情況介紹給青年參會者,其中,參會者也更了解我國自主研發、現時全球運算速度處頂級的超級計算機「天河二號」。

筆者對譚副主任介紹的翻譯傳意科技印象深刻,未來可用來縮窄操不同語言者的溝通障礙;而潛水艇因要承受深水的水壓,對外殼材料的精準質量和要求也十分重視。

香港的高等學府重視科研人才的培育,而內地部分城市如深圳亦提供孕育科學家和科研人才的初創企業及具規模高端工業發展、擴展的空間和土壤,除此以外,香港的知識產權管理和制度及國際商業環境也為科技創新帶來有利條件。未來高等教育和再工業化的方向,需要促進香港特區和內地加強科技合作,例如醫療科技的團隊,又或在科研企業或大學機構設立兩地科技團隊並常態化,在內地或香港特區設立科研基金供兩地科學家聯隊申請作科研項目用途等,將是好的嘗試,並以支持香港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繼續發揮和鞏固內地和香港各自的科技優勢,培育為國家作科研貢獻的人才,為內地和香港的經濟發展、民生改善作出貢獻。科研合作上無「兩制」之分,卻同為貢獻「一國」而共同努力,香港特區可把握機遇,定位為國家的國際新科技中心,對國家創新發展以至人類科學作出貢獻。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