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日本為何轉軚參與「一帶一路」

2018-05-16

藍 海

5月9日,第七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日本東京舉行,李克強總理出席會議並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同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記者會上表示:近來日本領導人就「一帶一路」建設多次作出積極表態,不少日本企業也表示願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我們認為,日方以適當方式參與「一帶一路」,將為中日經濟合作開闢新的空間,創造新的增長點。

我國「一帶一路」倡議自2013年提出以來,目前已得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回應,各方表達了積極的參與意願,並已經取得不少成果。一是貿易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進出口總額達1.1萬億美元,增長14.8%,高於全國外貿總體增速3.4個百分點。 二是投資領域不斷拓寬:中國對相關國家累計直接投資已經超過600億美元,涉及農業、製造業、基礎設施諸多領域。三是重大項目扎實推進:一批鐵路、公路、港口等基礎設施相繼建成,一批能源、資源合作項目順利推進,一批製造業項目竣工投產。

但是五年來,作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力最強的日本,卻遲遲未就「一帶一路」倡議作出積極回應。日本方面糾結於對倡議提條件和要求,導致日本社會對「一帶一路」質疑的聲音從未間斷。事實上,作為中國的近鄰和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對中國經濟的強大崛起和所帶來的紅利及影響已經不容忽視,日本經濟已無法脫離中國經濟的作用而獨自運轉。雙方能否找到合作切入點,關乎到日本國家的長遠戰略利益。

日本從隔海觀望,到今天積極投入,原因恐怕要從日美合作受挫說起。安倍第二次執政以來,積極推動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被高調定義為能加強日美同盟,主導亞太經濟一體化進程,使日本經濟脫胎換骨,並阻止中國主導區域經濟合作機制的國策和戰略目標。然而,美國卻有自己的打算,特朗普並不願把美國和日本綁在一架戰車上,他在上任的第一天,就宣佈退出TPP條約,並明確表示TPP「摧毀」美國製造業,今後將把目光聚焦於一對一的雙邊貿易協定談判。除此之外,特朗普也多次對日美貿易不平衡表示不滿,認為日本汽車市場不開放是導致美國汽車製造商在日本全面潰敗的主因。美國的退出對積極推動TPP的日本政府無疑是一個重大挫折。

與此同時,中國提倡的「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卻發展得如火如荼、成果日顯。其背後的巨大市場以及蘊含的能量不可估量。一邊是傷肢折翅、難以作為的TPP,一邊是日新月異、方興未艾的「一帶一路」,如何選擇在日本社會引起了廣泛爭議。日本主流,尤其是工商界都看到,儘管近幾年中日雙邊貿易有所下降,中國依然是日本出口的最大市場。借開拓中國市場以及「一帶一路」借船出海就成了日本擺脫經濟困境以及安倍執政不容錯過的難得機遇。

對中國而言,日本在資金尤其是技術層面優勢十分突出。在中國與國際社會持續努力搭建的「一帶一路」平台上,有日本的參加,顯然是一個可達成雙贏互利的好機會。中日合作僅靠傳統領域,如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等來支撐,發展空間已頗為有限,亟待開拓新領域、探求新路徑、搭建新平台,「一帶一路」的興起,無疑可以在這些層面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2018年是《中日友好和平條約》締結40周年,連續兩年都是中日關係的大年。緩和與中國的政治關係,有利於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擴張,今年1月5日,安倍在新年賀詞中,表現出了改善中日關係的強烈意願,希望能在「一帶一路」上與中國共謀發展,推動民間交流合作,擴大未來日本市場。在前不久舉行的第四次中日經濟高層對話上,中日雙方就建立官民並舉的交流平台並研究具體的合作項目達成了共識。李克強總理此次訪日期間,雙方還簽署了有關備忘錄。

中日關係的新走向,再次證明了國際關係中,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當今世界,既競爭又合作的合縱連橫,以及締結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願景努力,已經成為國際關係的新方向、新常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