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美國不能在貿易談判中漫天要價

2018-05-18

張敬偉

習近平主席特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正赴美訪問,同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率領的美方經濟團隊繼續就中美經貿問題進行磋商。在此之前的5月3日至4日,美國高層代表團來華討論中美貿易爭端。兩天行程,美方代表團由7位對華強硬派組成。在中國「主場」,美國代表團向中方提出了要價很高的貿易清單:1、2020年前增加2,000億美元美國商品進口;2、停止向「中國製造2025」項目提供補貼;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4、限制中國投資美國敏感技術;5、擴大美方投資和服務在中國的市場准入;6、降低關稅到美國的水平;7、按季評估中方進展,如中方違反約定,美方可實施措施制裁且中方不得報復。

美方漫天要價,自然難達共識。新華社的言論是,雙方「在一些領域取得了共識」,但是「在一些問題上還存在較大分歧」。應該說,中美繼續展開2.0談判,也算是兩國首輪談判的共識之一。現在,談判主場轉到了美國,美國如果繼續漫天要價,中美貿易摩擦或變成真正的遭遇戰,或使中美貿易談判變成冗長的馬拉松。這兩種結果,對中美兩國都是不可持續的雙失局面。因此,美國應該放棄不切實際的漫天要價,讓兩國貿易談判能夠在符合兩國利益的前提下,通過折中妥協,化解這場陷入僵持的貿易摩擦,實現中美兩強的貿易和解,為新經濟周期的全球經濟提供雙核動力。

中美貿易談判2.0,有些問題美國可以提出來,但中國是不能讓步的。如讓中國放棄「中國製造2025」,等於放棄國家經濟主權,顯然是不可能的。至於知識產權保護、降低關稅、擴大美方投資和服務在中國的市場准入等方面,則有相當的談判空間。畢竟,知識產權保護和降低關稅,中國也一直積極努力地去做,包括開放投資和服務市場。但上述措施,需要中美雙方共同努力,實施對等優惠,而不是單向壓迫。

中國進口美商品非不可取代

在中國貿易代表團赴美之前,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給出了平衡中美貿易的「另類辦法」。 一方面,他強調美國不懼中國貿易反制,因為美國對華出口商品很少,但中國進口美國商品,譬如高科技產品和農產品,則是不可替代的。羅斯此論,不僅揭示了中美貿易不平衡的本質--美國對華限制出口導致美國對華逆差,也對美國人造成了誤讀。事實上美國農產品對華並非不可替代。以美國大豆為例,中國放棄美國140億美元的美國大豆,可以找到巴西、阿根廷等替代市場。

中美貿易談判2.0,雙方都要讓步,而且是符合實際的讓步。否則,漫天要價的結果就是不歡而散。中美貿易談判,可以先解決目前陷入僵持的貿易摩擦,然後再就具體問題進行談判。因此,美國切莫壓迫中國屈從以達成城下之盟。中國不是上世紀末的日本,不會像日本那樣在貿易和貨幣政策上受制於美國。美國若把談判當成決戰,將中國逼入「修昔底德陷阱」,將難以避免零和博弈的結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