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打通醫療服務銜接 便利港人北上安老

2018-07-11

林龍安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榮譽會長

食衛局局長陳肇始透露,醫療券於港大深圳醫院使用情況理想,料將計劃擴展至粵港澳大灣區其他醫院或診所,正審視電腦技術、醫療監管等配套問題。香港的其他福利,看來也可以在大灣區各城市落地,讓香港居民可以移居到大灣區繼續享受服務。多年未能解決的兩地救護車互通安排,兩地部門亦正進行磋商,包括交通規例、發牌制度等範疇的協調,未來或無須在邊境口岸轉乘救護車,可一車直達兩地醫院進行搶救。

未來要解決的,是香港的長者在內地居家安老,如何得到比較好的醫療照顧。目前在內地定居的香港長者,一旦發生重病、急病,想乘搭救護車回港治療,但目前的救護車通關、醫療標準、交通準則等,兩地都不銜接。現時內地的救護車有隨車醫生及護士,而本港的救護車則無醫生或護士隨車,而是由消防處轄下的救護員隨車,負責提供緊急救護服務、送院前的護理服務,車上的急救裝備與內地救護車也不同,兩地多年來仍未就救護車互通問題達成共識。

如果救護車的銜接問題解決了,香港的醫療券又可以在內地的指定醫院使用,香港長者就有更好條件在內地安享晚年。目前,廣州、深圳、珠海等大城市的樓價已經偏高,惠州、中山等中等城市仍有比較便宜的物業,適合港人居住。

特區政府打通兩地醫療的互相銜接,不僅有利大灣區合作,更有利香港長者在內地定居。上年底,約有2,100多名合資格長者於港大深圳醫院使用醫療券,涉及金額約386萬元。如果將來珠江三角洲和大灣區有更多醫院接受醫療券,肯定大大方便港人北上養老。

香港面對土地短缺難題,行政長官林鄭提出的解決方法之一是推動填海。眾所周知,填海相當漫長,起碼需要15年到20年。換句話說,填海造地不能立竿見影。要在短期內解決土地不足的方法之一,就是將本港安老福利服務、醫療服務標準、升學標準與內地互通,方便部分港人移居大灣區,那麼香港房屋供不應求的情況將會有所改善,樓價亦可平穩下來。

大灣區注重高新科技發展,大力推動電動汽車、人工智能機械人製造、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重型裝備工業、高級通訊電腦業、納米產品、新型材料等新產業,需要大量的專家和研發人員,為香港的科技專業界人士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另外,大灣區還需要籌集資金的金融服務業,也需要大量的法律界、金融界、會計界、精算界的人才。一旦兩地的醫療和教育標準互通,北上發展的香港專業人士將更多,「一國兩制」的優越性將充分發揮。

國家主席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把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地建設好,也要把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香港建設好」,為全面準確落實「一國兩制」提供了明確指引。大灣區的建設,就是要把香港和內地的優點融合起來,制度銜接起來,形成新的競爭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