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專題 > 正文

塑膠污染日益嚴峻

2018-07-25
■Eco Drive組織大企業的員工幫忙執垃圾。■Eco Drive組織大企業的員工幫忙執垃圾。

在職媽媽動手執垃圾 組環團救港

「走塑膠」成為近期的熱話,由走飲管、走發泡膠飯盒,到新聞圖片上的海灘垃圾,種種有關塑膠的話題總是不斷圍繞我們。實際數字卻顯示香港塑膠廢物不斷增加,而回收率不斷下降。Yolanda Choy眼見問題日益嚴重,去年決定以小市民身份帶頭成立關注塑膠廢物的環保組織Eco Drive。她在正職和照顧小朋友以外每天花至少5小時在Eco Drive上,自己去執垃圾,不斷寫信給大企業、餐廳、區議員游說,竟也得到他們的大力支持。雖然一個人的力量看似很微弱,但她相信改變正是由少數人的努力開始。■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添浚

很多香港人察覺不到塑膠污染問題在香港的嚴重性,Yolanda以前也一樣。因為她覺得既然把膠樽都放到了回收箱,大可心安理得。「但原來膠水樽放到啡色回收箱是沒有用的。香港差不多所有塑膠廢料都被送進堆填區。那是因為塑膠的種類其實有4萬多種,膠樽只是其中一種。即使只論膠樽,每天香港生產550萬個膠樽,只有約5%被真正回收。回收商因為這些塑膠不值錢而拒收,也有很多時候這些回收箱內的膠樽有一兩個不乾淨,結果整箱都被污染而扔掉,最後還是被送到堆填區。」

Yolanda和很多香港人一樣喜歡行山,她也留意到草叢中有很多塑膠垃圾。「我時常會在山頂、西貢等地行山,路上總是有很多垃圾。很多人以為那些被扔棄在郊野公園、海灘的大量塑膠廢物會有食環署的清潔工收拾。其實他們不會執,他們會跟你說,他們的工作只是負責收垃圾桶內的垃圾,那些棄置在草叢的與他們無關。」

塑膠嚴重破壞生態

但當她得知真相後,覺得很震驚,偶爾之下她看到了紀錄片《塑膠海洋》,更讓她察覺到問題的迫切性。有人可能會問,千千萬萬種固體廢物,為什麼塑膠問題是燃眉之急呢?Yolanda藉這部紀錄片解釋道:「因為塑膠廢物基本上永遠會留在地球上,而且會被海洋生物吃進肚。其實地球大部分供我們呼吸的氧氣是來自海洋的浮游生物。如果這些海洋生物都死掉,我們就連呼吸的氧氣也失去掉。相比之下紙廢物尚可以分解,海洋生物也不會吃。玻璃廢料則可以被壓碎,用作填海物料。」

究竟Yolanda出行時看到那些被扔棄的膠樽會去了哪裡呢?她說:「一下大雨,這些膠樽就會由山上被沖到落大海裡,而且膠樽不能被分解,結果就是永遠棄置在大海裡。我有時會出海滑浪,發現過去5年海上多了很多垃圾。」水本應是很珍貴的資源,不應被污染。Yolanda謂:「5月時香港差不多會出現乾旱,現在我們還有東江水,萬一有一天內地不再供應東江水,那我們可以喝什麼呢?」

不怕污糟親手執垃圾

於是,Yolanda開始做一些可能在別人眼中很傻的事。「我每次去行山時,會順便帶幾個垃圾袋去幫忙執拾,有時也會叫丈夫一起幫忙執。」一般人會覺得污糟、麻煩,又或者會覺得事不關己,但Yolanda卻有自己一套想法:「就是因為沒有人會執,所以我更加要去執,就算執不完也要做。如果所有人都因為覺得執不完而不理會,那香港就真的沒救了。反而如果有第一個人願意『身先士卒』,讓每個人都相信自己微小的力量能改變現況,就能積少成多。」

與一般港人將所有垃圾放在同一個垃圾桶不同,她又把家中的廢物分門別類,自己拿去回收。「我問了自己居所管理處的人,他們告訴我有人會來將廢紙和玻璃廢物拿去回收。那我問他,膠呢?他告訴我沒有人會收。所以我就自己拿去121C回收社(一個收集塑膠廢料作回收的小型非牟利機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