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牠們的確還在」

2018-08-10
■粵港澳大灣區範圍的珠江口內,擁有世界資源數量最多的中華白海豚群體,數量超過2,000頭。 網上圖片■粵港澳大灣區範圍的珠江口內,擁有世界資源數量最多的中華白海豚群體,數量超過2,000頭。 網上圖片

「從我們監測的情況看,歸屬於廣東管轄的、與香港毗鄰的伶仃洋水域裡,近四五年來一直穩定地活躍着950頭到1,000頭中華白海豚。而在廣東水域內也識別到一些原來活動在香港水域的白海豚,和大橋建設前相比,牠們的活動水域有所變化,但牠們的確還在。」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南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濤說。

陳濤從1997年開始進行中華白海豚保護監測。2013年到2017年間,他和同事每月出海一周左右,租用漁船在5,000多平方公里的海域內追尋中華白海豚。

海豚總體數量相對穩定

陳濤說,研究表明,中華白海豚在珠江口的遷徙受到餌料生物、河口沖淡水季節變化和人類活動等綜合因素影響。儘管「識別數目持續增多」還不能直接推導出「白海豚數量增多」這一結論,但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種群的總體數量相對穩定、部分中華白海豚個體的活動水域發生變化,已經成為內地多數研究人員的共識。

他還認為,人們不宜用局部小範圍海域的中華白海豚觀測數量變化,對這個種群的生存狀態作出簡單結論。持續調查表明,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種群的分佈範圍並不局限於與香港、珠海毗鄰的伶仃洋水域,而是沿着河口海岸,連續向西分佈至陽江海陵島沿岸海域。

7年間海豚未因施工傷亡

作為港珠澳大橋對白海豚影響專題研究報告的參與者之一,該所另一位研究員何國民也是一名「海豚守望者」。

「7年間沒有發生一宗因為施工直接導致中華白海豚傷亡的事故。這讓我很欣慰。」他說,「我個人認為,施工期間內伶仃洋水域有所減少的中華白海豚,未來幾年也可能隨着環境的穩定而逐步回移。」 ■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