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這個營營役役的社會,追夢從來都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此前在香港的大學任教多年的日本人山口潔子卻放棄教席,決定將繪畫興趣變成事業,在近40歲時一圓畫家夢。如她所說,如果趁現在還年輕力壯時不將全副心機放在繪畫上,將來當她視力和手部靈活性不及現在時,畫不出相同水準,必定會後悔一生。於是她再以美學角度,將香港和日本的街景和建築重現紙上,留住舊區風貌,重溫美好回憶,也思考舊建築的歷史文化價值。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添浚
記者以前讀大學時就聽說過山口潔子的名字了,雖然沒有正式上過她的課,但也聽過她是一位熱心教學的老師,身邊總是有不少同學必定每個學期都選修山口潔子的課堂。除了教學外,也有聽聞過山口潔子還是一位畫家,在閒時喜歡畫畫,畫功超卓,甚至有職業的水準。想不到記者投身社會工作後,會在工作場合遇上山口潔子。然而此次她不再是大學講師,而是搖身一變為一位被專業畫廊精藝軒代理、舉辦個展的全職畫家。此次個展由即日起至9月28日。
思考舊建築的文化價值
山口潔子的作品總是喜歡以水彩上色。她解釋這個決定:「因為我作畫時都是先把建築物的輪廓畫好。所有線條都很細密,力求將地標性建築、市內不同的小區、一些街頭巷尾店舖的所有細節都一一呈現。假如用油彩或者其他顏料的話,就有可能把本身的線條擋住。相反,水彩比較透明,不會擋住線條。」
使用水彩,也讓山口潔子的畫作色彩更鮮明。因此,雖然畫作的線條有如建築草圖般精密,但畫作卻沒有任何一點生硬感,反而蘊藏着無窮生命力。每座建築物背後,都有它背後的故事,盛載了人與建築物之間的情感。「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只是把繪畫當成興趣,讓自己的生活多一點生氣和活力,所以也沒想過要在畫作中傳遞什麼陰鬱的訊息。」她同時指自己兒時最喜歡日本畫家山形博導及永田萠的作品,一直受他們影響。
香港人多地少,建築物一棟棟密不透風,卻也巧合地配合山口潔子的畫風。「因為我的風格也是很講究密度。」在她京都的畫作中,她獨愛一幅拱廊街(arcade)的作品。「那些學生穿得很時髦,和拱廊這種老建築相映成趣。」原來現在古色古香的京都也曾因為發展巨輪有過傳統木構建築被拆的危機,最後因為學者介入才得以改變命運。相對來說,香港的舊建築就沒這麼走運。山口潔子為了藝術夢想辭掉高薪工作,或許我們也要反思,舊建築的歷史文化價值,是否就比不上地產項目的商業價值?
讀建築系養成畫畫興趣
原來山口潔子拾起畫筆是始於在大學本科時修讀建築系。她當時就讀於名校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建築系,曾想過有朝一日會成為建築師。不過修讀建築系期間她漸漸發現自己偏愛的是具歷史氣息的舊建築物,而非由零開始設計的新建築物,因此發現自己並不適合當建築師。不過建築系重視圖則繪畫的訓練卻讓她打好了良好的繪畫根基。所以,她的繪畫作品有着建築師對細節的執着,畫面豐富,總是鋪得密密麻麻,而且構圖上重視比例和對稱。
山口潔子一直只是將繪畫視為業餘興趣。本科畢業後她回到京都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她最愛的舊建築,專攻東南亞建築史,尤其是菲律賓的建築史。畢業後她來港工作,於中文大學歷史系擔任講師,一做就是八年之久,主要教授建築史,也教日本史、東南亞史。她直言,雖然也知道港島有很多舊建築物,但因為工作繁忙,平時活動範圍都是位於沙田的中文大學,很少會走出新界。因此,這次展覽展出的香港舊建築畫作大多都是她辭任大學教職後才開始畫的。「都是2015年左右開始畫的,有些是從日本回來香港時特意去畫的。」她說。
真正興趣不在學術研究
是什麼原因驅使山口潔子放棄高薪厚職,在40歲時選擇從零開始,從事一份收入不穩定的工作,去當全職畫家呢?她憶述自己當大學講師的感受:「其他同事做學術研究時,總是像有無窮精力,永遠也不會覺得累。但我自己做研究時,卻有時會累得趴下來。相反,當我畫畫時,無論工作多累,只要一拾起畫筆所有疲憊感也會驟然消失。因此我很了解自己的真正興趣所在。」她也笑稱其實講師的薪金也沒有一般人想像中高。「當講師收入當然比當畫家好,但始終我還不是教授級別,薪金也不是真的很高。」
山口潔子的畫賣得不算貴,主因是面積不大,但其實畫面雖小,五臟俱全,畫中每一細節都一絲不苟,絕不「偷工減料」。「別看面積小,就算不眠不休地畫,一幅也要畫一星期。所以必須靠一些賣畫以外的商業合作,例如幫客戶畫畫、設計,或者售賣自己畫作版權予其他商人做成不同精品去維持收入。」山口潔子謂。
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驅使山口潔子毅然放棄大學工作,是她擔心自己他朝一日視力和手部靈活性將會慢慢衰退,難以再如昔日般畫出畫面精緻的作品。「因為我的風格非常着重細節,假如我退休時60歲才專注畫畫,那時候的視力和手部靈活性一定不能畫出這麼縝密的作品。」很多人總是說,現在賺取足夠金錢,到將來退休時就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但很多時候其實這種兩全其美的方案並不存在,夢想總是不等人的,山口潔子覺得,年輕力壯時不去追夢,就可能永遠錯失機會。